长岛优化海陆自然生态 实现渔业生产零污染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山东长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县和山东海上明珠目标,从环境保护、陆海造林和节能节水等方面入手,促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断增值,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在“资源、生产、再生资源”循环中提高了海洋生态产出率,陆上与水下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率提升30%以上。
搞好环境保护,打造零污染排放区。针对上千户育保苗场带来的滩涂破坏、排放超标等诸多问题,长岛投资7500万元,进行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拆除南北长山环岛34公里海岸沿线破旧建筑和育保苗场,打造一条岬湾相连、岩礁林立、卵石护滩、海藻繁衍、鸥鸟竞翔的海岸风景线。同时,投资4000万元,建立污水处理场、1.68万米污水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并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零排放。目前,146公里海岸线恢复了原始生态风貌,周围海域一直保持国家一类海水标准,各功能海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坚持陆海造林,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实施陆上大造林工程,营造出4.1万亩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生态林地。同时,配套实施40公里的风机路、林缘带和旅游观光路三条彩带造林,描绘绿荫覆盖、彩带相间、色彩纷呈的“山体油画”。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57%,城区绿地覆盖率47%,人均占有林地绿地700多平方米,构筑起“人育林、林涵水、水养人”生态循环圈。实施海下大造林工程,在近海投石、沉船改造海底底质,增殖藻类70亿株,营造百万亩海底森林,使鱼虾贝拥有“安乐窝”和“避难所”,有效保护了珍稀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列岛海域形成100多万亩零消耗的立体生态“蓝色牧场”。
长岛还实行节能节水,扩大能源资源利用。借助全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推广普及太阳能海珍品育保苗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以山上环渠拦水、空中屋檐接水、地表道面集水等方式,把雨水收集和利用作为缓解海岛淡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全县90%以上建筑物建有蓄水节水设施,雨水涵养利用率达80%,有效解决了生产与生活耗水和减排问题。(通讯员延亮 其鹏 YMG记者 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