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2025,海洋渔业领域有哪些重点任务?
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
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三、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特别国债: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质生产力: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市场环境: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住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
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城镇化: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生态: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医疗卫生: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涉海”部分如下: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来源 | 新华社
排版 | 数智深蓝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排版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