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养冷水鱼!我国首个冷能养殖“蓝色牧场”水美鱼肥我国首个冷能养殖蓝色粮仓喜获丰收

来源:智汇海洋   发布时间:2024-02-06 16:51:33 

“开渔!”伴随“第一网”破水而出,生猛肥美的鲷鱼、斑鱼使劲拍打尾巴,一张张笑脸飞上了晶莹的水珠。2月3日,深圳大鹏湾畔,以“绿色能源”与“蓝色粮仓”跨界融合为亮点的我国首个LNG(液化天然气)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取得首阶段成功,喜迎首批1000公斤水产丰收。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局长陈华平,深圳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广阳及中国海油、渔业企业相关代表出席开渔活动,并参观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冷能养殖示范项目。

走进依山傍海的接收站,数十个模块化养殖鱼池一字排开。LNG与海水换热后的冷能水,从过去环保处理后哗哗奔流排海,到如今汩汩汇入调温活化池中,“绿色工厂”里已悄然新添“蓝色牧场”。清澈的水中,金头鲷、星点笛鲷、珍珠石斑鱼自在游弋,偶尔浮出水面,滴溜着眼睛。它们的“尾水”,富含皱纹鲍鱼、中国龙虾喜好的食料,导入多种生物净化池中,形成了资源再利用。

记者伸手试了下水:“有点冻!”当天,深圳气温22℃,而鱼池水温刻度显示14℃。龙科源水产技术员樊联民告诉记者,“养了30多年鱼,这是我第一次在深圳养冷水鱼,也是全国第一次探索用LNG冷能养。过去,石斑鱼的养殖水温只能靠设备调节,如今直接利用LNG冷能;过去,中国龙虾、鲍鱼只能在北方海水养殖,如今在大鹏湾也能实现‘生鲜自由’。”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樊联民的脸上,也洋溢在每个参与深圳新型“蓝色牧场”技术攻关的团队成员脸上。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裁郝云峰介绍,经检测,首阶段投放的1000公斤各类海产(鱼、虾、鲍鱼)已完全适应养殖水体环境,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稳定,并达到上市标准。春节临近,丰收开渔,不少市民能赶在年夜饭尝到“头啖鲜”。

郝云峰介绍,大鹏接收站是国内液化天然气供应量最大的接收站之一,LNG气化外输时会将巨量的冷能排放到海水中,使水温降低约5℃,根据不同季节保持在15~25℃之间。2023年大鹏接收站冷能处理量超800万吨,且海域水质优良,低温海水富含溶解氧,是极为难得的天然高品质低温养殖“钻石水”。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中国海油与深圳渔业种业、水产养殖团队联合攻关,创新利用LNG冷能资源拓展水产养殖。该项目创立了一套科学、立体的循环活水养殖系统,直接从接收站明渠中抽取低温、无菌的海水进入养殖系统,经过储水塔、调温处理池、组合养殖箱、尾水池、多级生物净化池的循环流动后,流回明渠后排海,全程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任何破坏。考虑到高经济价值类冷水海产对水温的敏感性,该项目还开发出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的水温调控系统,实现了不同品种不同水温的全季节养殖。

据测算,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十分可观。市价每500克在100元以上的高价值海产品,通过冷能养殖,综合成本可降低约30%。而对比1立方米海水降温5度需要消耗5.8千瓦时的能量,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可每年节约用电19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相当于1年种树1800棵。这为我国树立大食物观,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推进三产融合和生态保护,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了全新的“深圳样板”。

第一批性喜低温的高价值鱼、虾、鲍鱼,已在南方安家落户,喝上了“纯净水”、住上了“空调房”、用上了“跑步机”,实现了因地制宜、一举多得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郝云峰表示,“未来,该项目将充分开发利用LNG冷能资源优势,夯实和扩展冷能养殖业务种类、范围、规模和产业链条,为深圳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助力高质量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积极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首席记者 秦绮蔚/ 文 记者 李忠/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