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名委员、专家争相献计,共图山东“后备粮仓”焕绿生金!

来源:山东政协 陈文   发布时间:2022-07-20 17:34:26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一句民谚,正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人民生活的写照,而如今,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六七月间,黄紫相间的苜蓿花摇曳着身姿,藜麦铆着劲地向着天空方向生长,智能农机田间穿梭,麦浪翻滚、满目金黄,万亩大豆良种出苗见绿,一派生机盎然。

mmexport1658308941212.jpg

昔日的3万亩盐碱地,现在成了棉花丰产田。孟繁俭摄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地察看了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耐盐碱植物育种和推广等情况,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省委省政府作出一系列安排,全力打造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扛牢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国家战略使命。

“让盐碱地‘焕绿生金’”,中央有部署,省委有安排,政协有行动。省政协主席葛慧君亲自点题,并赴东营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实地调研,确定围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组织开展2022年第五次月度协商会,由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实施。

mmexport1658308944830.jpg

4月19日至20日,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在东营市调研,并赴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实地调研。范隆摄

求效、求精——先学一步做功课

鉴于此次月度协商议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农业农村委坚持效果导向、精品导向,按照省政协副主席王艺华提出“早启动、早谋划、早部署,确保调研协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用”的要求,3月份全面启动调研工作。

调研组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关于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中央、省关于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成立专家调研组,制定工作方案和配档表,明确各时段工作任务。  

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学者赴省农科院进行学习座谈,了解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整体情况和科技支撑盐碱地开发利用等有关情况,与省农科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技术岗位专家就委员关心关注的种业创新、地力提升、政策保障等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通过视频连线与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20余位专家学者线上座谈,聚焦突破性优异种质资源不足、经费投入不持续、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不够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一番学习研讨下来,委员收获满满,直呼解渴,“要摸清盐碱地资源家底,把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综合治理、分类改造。”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丽丽浅谈学习收获。“专家补课、集中‘充电’,让调研协商方向更明、思路更清。”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兆明表示。

mmexport1658308951967.jpg

6月20日至24日,省政协副主席王艺华带领农业农村委部分委员、专家,围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赴东营、滨州开展专题调研。王留峰摄

求深、求实——广踏泥土觅“芬芳”

根据农业部门调查,我省现有盐碱地889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区的聊城、菏泽、济宁、济南、德州、淄博和滨海平原区的东营、滨州、潍坊。其中,黄河三角洲地区共有盐碱地698.56万亩,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两市,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78.58%。

mmexport1658308954956.jpg

利津县北部刁口乡的大片盐碱地。孟繁俭摄

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地域广、涉及部门多,如何全面深入了解我省盐碱地开发利用情况?唯有广“撒网”多“采撷”,沾泥土带露珠,深入一线、扎实调研,才能听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听取通报 掌握实情 ——5月11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情况通报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到会介绍情况,与委员深入座谈交流。“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仍存在开发治理难度大、耐盐碱作物品种少、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不足、生态保护压力大等问题。”座谈会上,大家进一步聚焦问题,交流意见建议和下步打算。

mmexport1658308958862.jpg

5月11日,围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议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情况通报会。范隆摄

协同调研 内外联动——4月初,与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德州、滨州等6市政协开展协同调研,向各民主党派征集意见,并向河南、甘肃省发函收集有关经验做法。“开展盐碱耕地调查,摸清盐碱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不断深化盐碱地种业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建设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育种综合实验室、‘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孵化平台等。”“探索引水蓄水、提取卤水、深翻土地、淡水压碱、作物吸盐、培育良种‘六步法’改良盐碱地,使昔日颗粒无收的‘盐碱滩’变成了如今盈车嘉穗的‘吨粮田’。”一系列好建议、好成果纷至沓来。

实地调研 田间问计——智能农机、农业益虫、迁飞害虫雷达预警与阻控、水肥一体化精准节水、生物技术、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种植制度长期科学观测试验场、育种标准化鉴定平台……6月20日至24日,王艺华带领农业农村委部分委员、专家,赴东营、滨州开展调研,先后到东营市垦利区、利津县和省黄三角农高区、省农科院东营基地,滨州市沾化区、博兴县、无棣县实地察看,详细了解盐碱地开发利用、耐盐碱作物研发推广、盐碱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征集汇总 梳理典型——本着“调研前广泛收集、调研中实地核查、调研后优化总结”的原则,4月中旬,向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农科院、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有关单位和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德州、滨州等市征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此外,通过远程视频调研、“山东政协”APP云协商、“民声连线”等方式广聚众智、实时动态交流,全面了解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发利用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广泛汇集各方建议。

据统计,本次调研共有130余名委员、专家参与,共收到意见建议700余条,共收集典型案例32个。

mmexport1658308962600.jpg

5月17日,围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协商议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专家学者视频座谈会。李昱摄

求专、求准——严选良策聚成势

在广泛调研、收集汇总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分别召开主任会议、调研组成员会议进行研究论证,明确了加强顶层规划、强化种业创新、提升增产潜力、推进高效生态利用等四个重点问题,确保把问题吃透,把对策提准,协商建言专业精准、务实有效。

作为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一部副部长,高中强委员基于多年耐盐作物试验示范推广经验,提出推动盐碱地治理由“改良土壤适应作物”向“改良作物适应土壤”转变,由完善排灌等基础设施向集成耕作、用养结合、水肥一体、微生物修复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转变,为发展盐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向盐碱地要地、要粮、要效益,须坚持‘生态优先、以水定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东营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盐生植物与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徐化凌建议,积极探索具有盐碱地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统筹实施适应盐碱种子培育工程、盐碱地治理工程、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等,构建农田大尺度生态廊道,重构生态系统循环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以高质高效农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广集众智深调研、反复论证谋良策。思想在碰撞,共识在凝聚: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储备“后备粮仓”、端牢中国饭碗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笃行不怠。

“愿不久的将来,白茫茫的盐碱地能结出更多绿油油、金灿灿的硕果。”省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董景林说。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UuhzVWispltmfHODazw6gf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