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暨全国宣传海洋日,在大连市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大连各方人士在老港区十五库附近的“城市原点”举办第六届大连海洋文化节系列活动:海洋城市“原点”高峰论坛,并乘坐2艘“海之梦”双体帆船出海航行,穿越时空海上看大连,其意义十分深远。
大连举办海洋城市“原点”高峰论坛
一.从“原点”折射大连沧桑历史
大连市民鲜为人知的“城市原点”亦称“城市中心原点”,是指在城市核心区有代表性的地点上设置的城市地理地标原点,以此作为计算与其他城市之间位置关系的测量标志点。在文化含义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脉,是城市重要的标志性景观,体现城市历史与发展的缩影符号。如北京的“城市原点”在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国旗杆一线的中轴线上,故宫北侧景山上的万春亭处;上海的“城市原点”是南京西路上国际饭店楼顶中心旗杆为原点。
大连市的“城市原点”设立在历史上誉称“东亚第一库”的十五库旁,大连港初建时开始用泥石填筑的地方,反映了大连市“由海而生,因港而兴”的发展历程和人文脉络,勾画了纵向历史的横向延伸,从“城市原点”辐射至整个大连市,记载着一幕幕浪涛中时隐时现的历史篇章。
大连市“城市原点”位于东港一码头十五库处
由于大连城市区域功能转换,大连老港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往日的繁忙景象已经不再,我们只能从保留下来的老建筑来追忆历。如能够从始建于1912年、1913年的位于防波堤前端的红、白灯塔和1933年建筑的老信号台以及“老码头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见证昔日“北方第一大港”的辉煌。
矗立在2号码头的大连港老信号台
百年灯塔依旧准确闪亮灯光信号
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为举办“原点”高峰论坛别开生面,在特殊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感受。参加论坛的“老码头史迹馆”创建者、政协委员、专家教授、历史学者和媒体记者一起迎着海风、望着“原点”,畅谈老码头的历史变迁、沧桑岁月,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老码头钢铁脊梁精神,激励对海洋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具有浓烈的传承意义。
“原点”论坛气氛热烈
参观老码头历史遗物
弘扬、传承老码头精神
二.“海上看大连”追思沧桑历史
“原点”论坛结束后,与会者乘坐两艘“海之梦”游船进行“海上看大连”。当两艘帆船驶出防波堤红白灯塔连线,便进入了大连外港区,东港沿岸高楼林立、风光旖旎,散发着浓烈的现代气息,但平静的外港已经见不到当年航船往来穿梭、百船锚泊等待进港的繁荣场景。
乘坐“海之梦”游船“海上看大连”
航途中大家触景生情、追思历史,大连人不应该、也不会忘记甲午战争给大连留下的悲壮。大连湾是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1894年5月,李鸿章曾经在这里举办国际海上阅兵,邀请英、法、俄等国海军检阅了巅峰时期的北洋舰队。9月16日,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18艘战舰从这里启航、舰锚上滞留着大连的乡土开赴战场,再也沒有回来。
9月17日,北洋海军的10艘战舰在返航途中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偷击,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官兵在4艘军舰战沉的险境中英勇抗敌、浴血奋战,我军主力“定远”“镇远”号铁甲舰越战越勇,粉碎了敌军“聚歼清军于黄海”的战役目标,并重创敌人舰队指挥舰“松岛”号,被迫悬挂“不管旗”放弃指挥;打得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的座舰“西京丸”号逃离战场。最终北洋海军共重创敌舰5艘,在北洋舰队追击先行撤离战场的日本舰队中结束海战,北洋海军打出了气势和战斗精神,涌现了“致远”“经远”两艘英雄战舰,以及邓世昌、林永生这样杰出的英雄舰长,凝聚着海军军魂,成为中国海军的光辉楷模。
老航海人走进大海依然心潮澎湃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海军服役航海50多年,经历世界各大洋砺练,参与远征南极、创建“长城”科学考察站。今天站在五星红旗下、双手握着舵轮,依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见证了毛泽东主席建立“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交通世界各民族,共同走向海洋的战略思想正在实现,坚定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蓝色梦想,誓言“生命不息,宣传不止。”
三.军歌嘹亮 响彻海疆
大连有一个由退役老兵组成的前哨文化艺术团,团员出众多才多艺,既能表演大型声乐合唱,还有优雅时尚的模特队,他们军姿焕发、歌声嘹亮,在“世界海洋日”演出中尽显军人风采,震撼军歌回荡海面,似乎伴随着大连制造的各种现代化舰船在这里驶进海洋,欢送“辽宁”“山东”号航空母舰及其“持刀卫士”万吨大型驱逐舰从大连驶向深蓝,坚定捍卫祖国海疆,与世界各国共同创建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维护世界海洋持久和平。
前哨文化艺术团军姿潇洒歌声嘹亮
(摄影:许立、薛新会、刘成波、刘海涛、李东一、大连市旅游摄影协会)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