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空间是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沿海地区一方面面临偿还资源环境旧账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这对海洋空间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因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已经成为破解当前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和必由路径,同时也标志着海洋空间用途管制迈进了生态文明和陆海统筹的新阶段。不过,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海洋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研究,一般趋向于陆海规划理念或形式的统一,对海洋空间的特殊性考虑不足,不利于海洋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李彦平等于《自然资源学报》2022年第4期发表了《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海洋空间用途管制的关键问题思考》一文。该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新时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研究成果,通过概念比较和内涵延伸分析,明确了规划视角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核心内容为规划分区与管制规则。其次,基于国土空间的尺度特征,构建了海洋空间“功能—用途”三级分区体系,提出了各级规划分区的技术逻辑,即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从宏观层面科学研判海洋空间的承载规模;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从微观层面识别海洋空间开发的适宜程度,以支撑不同尺度下的海洋空间功能/用途分区。最后,以“双评价”为基础,构建开发保护二维坐标系,明确二维视角下海洋空间用途管制的政策取向,提出不同类型海洋空间管制的方式与内容。文章建议,对于海洋生态空间,实行“分级+分类”的管制模式,确保生态系统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对于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实行“分区管理+用海准入”的管制模式,以实现维护海洋自然属性与提高空间效能的有机统一。

李彦平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师,中国太平洋学会海域使用研究分会理事。主要从事海洋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海域使用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项,先后参与或承担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山东省海岸带规划、烟台市海洋与海岸带规划、荣成市海洋与海岸带规划等规划编制任务。

刘大海
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工,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主任、书记,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自然资源部首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级领军人才(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世界银行IFC蓝色经济专家,国家海洋局优秀青年,青岛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承载力分会副会长,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咨询专家、海洋一所“海洋空间管理与规划”领域首席专家,“海洋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政策”团队负责人,所环境科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首批省外特邀专家、广东省海洋规划与经济发展咨询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青岛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专家库专家等。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自然资源学报》于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