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蓝碳研究迎来进一步政策关注支持

来源:威海南海新区   发布时间:2022-04-13 15:56:08 

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支持威海市探索建设蓝碳交易平台,推动海洋碳汇由资源转化成资产。

按照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实施方案和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围绕打造南部海洋新经济先导区的目标定位,南海新区蓝碳究方面干在先、走在前。如今在政策的加持下,蓝碳研究迎来发展新机遇。

qyfw_13154310798625.png

 据了解,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洋碳汇交易需走自愿减排碳交易渠道。在威海市发改委、市海洋发展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市金融办等相关部门的主导下,位于南海新区的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承担推动山东省海洋碳汇(威海)交易平台建设和威海市远期海洋(渔业)碳汇权益资产备案、登记等工作。“去年,全国首笔以海带等海产品养殖每年产生的减碳量远期收益权为质押的‘海洋碳汇贷’已经发放,目前我们正与碳资产公司联合为我市更多涉海企业申请‘海洋碳汇贷’提供碳汇计量与评估报告,并联合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申报农业农村部‘大型藻类栽培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行业标准, 让蓝碳由‘无价’变‘有价’的山东路径更加清晰。”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丛永平说。

qyfw_13154705497168.png

 眼下,在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确权海域中,原本用于食用和工业原料的海带基础产品的生态价值愈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据丛永平介绍,海洋碳汇交易实现的前提是要有一套标准的计量、监测、核查、核证体系。去年11月份,他们在这里布放了围隔海上实验平台,进行海带养殖全生命周期的海上围隔实验,监测海带江蓠在养殖过程中产生有效碳汇的相关数据,分析归纳出藻类养殖对海洋碳汇的科学规律为海带等大型藻类进入海洋碳汇交易奠定基础。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两轮实验,获取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此外,蓝院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南海新区等地建设滨海湿地蓝碳监测技术与应用威海示范基地,重点构建海岸带及养殖碳汇监测与综合管理平台与院士工作站实验室,实现区域内蓝碳监测、评估、管理数据全时可视化,为蓝碳项目交易的核查、备案提供技术支撑。

qyfw_13154727362585.png

 在此之前,蓝色经济研究院牵头举办“威海市海洋碳汇交易实现与相关金融产品工作推进与调研会议”,邀请科研机构、交易平台、金融机构等23所单位,积极探索海洋碳汇交易体系建设,探索海洋碳汇金融市场领域新框架、新产品、新平台等,并发布《2022威海蓝碳金融实施路径倡议》,制定以多元渠道支持海洋碳汇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提高海洋碳汇价值的市场化程度。

qyfw_13154819470078.png

按照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实施方案和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围绕打造南部海洋新经济先导区的目标定位,南海新区结合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条件,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引领、生态技术主导、产业综合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区,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经济(蓝碳产业)示范区、山东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建设,周期性开展海上围隔实验、海水碱性矿物固碳实验等科研活动,深入开展海洋碳汇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见效。

qyfw_13154911216841.png

qyfw_13155432913417.png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1u7nkcaPyptbax-_IMYgR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