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蓝碳时间 ① 什么是蓝碳?超前谋划 时不我待

来源:海洋频道   发布时间:2021-12-02 12:26:24 

什么是蓝碳?

如何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

人为干预实现增汇?


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与大自然能够吸收的量相当,就从宏观上实现了碳中和、零排放。科学界早有共识: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不应超过1.5摄氏度或2摄氏度,才能避免全球气候走向灾难。2015年,这一目标被写入《巴黎协定》。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郑重承诺。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06.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 焦念志: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发展还是硬道理

如果硬性减排势必影响经济发展

如果有一种办法把排出去的碳再吸收下来

不要在大气里,就不会影响气候变化

这就是两全齐美之策

海洋就是这样一个出口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08.jpg


海洋碳汇,就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存了全球约93%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约30%的二氧化碳。这种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被称为“蓝碳”。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09.jpg


时间尺度上,与碳在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可储存数十年相比,埋藏在滨海湿地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溶解在海水里的惰性无机碳可储存千年之久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10.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 焦念志:

“我们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

到目前为止是最被认可的一个机制

来解释海水里面的碳库”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11.png


焦念志院士在蓝碳领域开辟了新的学科方向,为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减排增汇提供了新思路,被业界称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使用人工手段增加海洋碳汇的过程,被称为“海洋负排放”,我国提倡用藻类、贝类养殖来增加海洋碳汇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12.jpg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教授 赫尔穆特·托马斯:

“如果找到一个方法来增加海洋的碳储量

我觉得威海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13.jpg


11月18日,全国首个海洋负排放研究领域的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在威海市南海新区揭牌,这在全国乃至全球蓝碳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更是当前威海实现海洋产业生态化、海洋生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14.jpg


今天怎样

取决于我们昨天所做的一切

未来怎样

蕴含在今天的行动中


微信图片_20211202122515.png


立足海洋碳汇的优秀资源禀赋

威海超前谋划、统筹布局

抢占蓝碳发展先机

威海蓝碳时间

争分夺秒

时不我待

下集请继续关注!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ZixIDqPU5xVe7NjH0bFfsw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