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海洋软实力,推进海洋意识教育“进课堂”
历史上,我国农耕文明繁荣,但海洋意识薄弱,长期以来重陆轻海,错失海洋事业大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积极主动迎接新的海洋思潮觉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将建设海洋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如今,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一支关键力量,其海洋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出台,明确了“十三五”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主要任务,要以海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为重点,增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 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开设关于“海洋科学”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可见,培养大学生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培育和增强 新时代高校学生的海洋意识? 由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严小军教授主讲的“海洋与人类文明”课程,将通过对海洋历史、科技、经济开发、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讲述,增强学生对海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关注,助力高校开设海洋科学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提升新时代海洋强国意识。 现已上线,欢迎选修! 课程亮点 01 院士授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严小军教授以海洋与人类文明发展大事件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海洋霸主、地理大发现、达尔文的探险之旅等内容,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文明的密切联系、海洋科技的发展与成果,阐明了现代海洋开发的经验、机遇与法律法规。 02 兼具通识、思政视野,有深度有广度 课程具备通识、思政的双重视野,通过交叉融合科学与历史、技术与人文,提升学生对海洋问题的见解力、洞察力,通过讲述国家海洋实力提升途径和海洋公约,增强青年大学生保卫“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责任感。 教师简介 严小军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藻类资源生化学研究与开发的国际知名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员,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健鑫 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生态与应用领域研究。 廖 智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浙江省舟山市“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陶 震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水生动物健康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海洋病原微生物的生态学与致病机制,以及水产疫苗方向的研究。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dU6QSlgzPtZxH6eDi9QLdg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