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 中山大学重返南极科考国家“战队”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1-14 16:53:38 

记者今天从中山大学获悉,中山大学与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互致元旦贺电,该校副教授韩博、博士后张功搭乘“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于近日到达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开展作业。时隔20年,中山大学重返南极科考国家“战队”。

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给中山大学的贺电中表示,目前考察队已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

曾经两次赴南极参加越冬科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杨清华介绍,在本次科考中,中大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兄弟单位开展了紧密合作,所承担和参与的科考内容主要包括船载海洋/海冰-大气通量观测、大气探空协同观测、多手段海冰厚度和分布观测、多手段物理海洋观测等。

除了直接参与南极科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还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环境研究预报室(简称“极地室”)紧密合作。该学院院长董文杰说,“我们每天向极地室提供中大地球系统模式的大气和海洋数值预报试验产品,供本次南极科考预报保障参考使用,也为数值模式发展和检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借助本次科考,中山大学参与开展大气、海冰和海洋的综合观测实验,获取宝贵的极地现场观测数据,有助于探索发展极地相关观测技术,培养极地科考专业人才。

在连线时,韩博和张功表示,“这次南极科考机会来之不易,我们将用出色的现场工作和高质量的科考成果回报国家。”

曾四赴南极的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程晓表示,极地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全球冰冻圈关键区以及全球治理的“新疆域”,中山大学正在积极布局极地相关研究。

近年来,中山大学提出“聚焦中国南海,经略深海大洋”的大海洋学科发展的战略布局。在珠海校区重点布局大海洋学科群,牵头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共建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极地研究中心。在极地学科建设方面,中山大学开设了全国首个冰冻圈科学系,将极地学科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据悉,中山大学上次参加南极科考要追溯到中国第16次南极科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曾星舟于1999年至2000年参加,这也是中大师生之前参与的唯一一次南极科考。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nmdis.org.cn/c/2021-01-12/73608.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