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① | 放开手脚加油干 奋发进取开好局

来源:威海南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1-04 09:33:30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威海将聚焦哪些重点工作,确保新一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020年12月31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画出了清晰的重点工作“路线图”,敲定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新路数。各区市、开发区、部门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冲起来跑起来快起来,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精彩开局,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作为,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气象。  制造业咬紧“先进” 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要高度关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冲击新目标企业,统筹优势资源和力量,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制造业是发展的基础,高度关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具体工作落脚点在哪里?威海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邓勇说:“要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冲击新目标企业,统筹优势资源和力量,为发展集聚动力。”  紧盯这一方向,威海市发改委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密集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和冲击新目标企业方阵,加大项目培育和推进力度,特别是围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断链点”,寻求替代备选方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和配套能力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产业化项目,力争冲击新目标企业年内实施重点项目100个左右。特别是在项目质量和规模上攻坚突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夯实产业现代化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要咬紧“先进”二字不放松。威海市工信局局长、党组书记乔新跃对“先进”的理解是:“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持续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来自创新,威海市工信局将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结合每个产业的优势和短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工业四基”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锻造产业链长板、拉长产业链短板,打造布局更加优化、特色更加鲜明、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要放大自身优势。文登区是传统的工业生产基地,也是威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坚实的底蕴,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具有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2020年,文登区围绕汽车、化工、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推行“链长制”招商,山东重工与黑豹汽车成功实现战略重组,天润工业第二主业空气悬架产品正式下线,化工产业园集聚了15个投资过亿元的新材料、原料药项目,依托迈世腾科技加快配套企业集聚。“新的一年,我们还要把三大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突出先进制造业的主导地位。”文登区委书记张宏璞说。  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兴,海洋是威海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要高度关注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脑海中已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第一产业“提质增效”上,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将构筑南部海洋种业隆起带,打造全国最大的装备渔业聚集区,持续放大绿色养殖示范效应,推动渔业从近浅海向深远海拓展。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上,将加快海产品加工“多维拓展”,将海洋装备制造转向特色和高端领域,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深耕细作”,将加速海洋经济发展由“资源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海洋服务业拉动一产、促进二产,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海洋产业是荣成市重要的产业板块。“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荣成理应走在前列。”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说,新的一年,荣成市将把海洋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重点,按照“产业现代化”理念,把石岛管理区和海洋高新园重点打造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龙头,实施14个二产项目,推动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赤山南极磷虾产业园、鑫发海洋生物产业园等项目投产,加快向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及医药等高端领域提升。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荣成也有具体的发展目标,“我们要把南极磷虾产业园、鑫发海洋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鱿鱼、金枪鱼以及冷冻调理食品生产基地。”包希安表示。  做好深耕日韩文章 抢抓扩大内需机遇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十四五”,威海要高度关注做好深耕日韩文章、用好扩大内需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威海与韩国,隔海相望。经区正在将这一天然的地缘优势,转化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经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晓东说,眼下正在密切跟进在谈的日韩项目,力争再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  在“深耕日韩”导向下,经区有落地的具体路径——引进韩国大企业作为园区合作项目,重点实施中韩威广跨境电商智能物流产业园等总投资201亿元的40个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抓项目推进;实施供电、污水、绿化等设施建设,营造一流配套环境;高标准规划临港制造产业园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提前搭建载体,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入驻即投产”。  深化对日合作,是临港区对外交往主要方向之一。临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文说,将从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对日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对内,服务引导辖区内已有的豪雅光电、国光电工、新高工业等日资企业,扩大投资、膨胀发展。全力推动日本SMC气动工具项目、客乐谐制药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对外,联合德勤、华钟投资等中介机构,规划启动建设中日产业合作园区核心服务载体。  不仅“内外兼施”,两个月后,临港区还将联合市商务局举办一场“青岛重点日商威海行”推介活动,邀请一批日商进行考察对接。王文说:“我们有个目标,到2025年全区日资工业企业力争超过20家,成为对日产业合作的示范区。”  “我们将聚焦日韩全力出击。”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于明涛认为,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对于深耕日韩,综合保税区大有可为,“通过更好更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全市对外开放新高地。”  底气,来自于综合保税区有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这张优势牌怎么打好?于明涛说,2021年,将立足自身保税、退税、免税等特殊政策功能,坚持聚焦日韩、深耕日韩,主动融入威韩“四港联动”大通道建设,推动中日韩货物在综保区仓储、集散、分拣、中转,加大力度培育壮大跨境电商,集聚贸易流、货物流、资金流,切实发挥综保区东联日韩、西接“一带一路”的物流枢纽作用,努力建成联动日韩、辐射全国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  用好扩大内需机遇,威海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建波说,要把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放在吸引更多外地人来威消费上。对此,多项活动也随之“出炉”:2021年4月份,举办全市民宿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丰富自驾旅游载体,为自驾游发展提供配套服务;5月份,举行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启用仪式,至少投入运营10个驿站,通过策划精准营销“六个一”工程,打响“驾游四季 畅享山海”威海自驾游品牌,打造成自驾旅游“网红路”。  破解要素制约 更大力度“双招双引”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2021年这个育新机、开新局的关键一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尤为重要。  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牵头部门,威海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乔军提出,立足中国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十四五”战略布局机遇期,要继续委托普华永道等中介机构,分析研究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引领区市开展精准对接,实施招大引强。同时,引导各区市提炼包装优质合作项目,借力大中介、大平台向外推介,面向各类500强大企业精准推送,与区市之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互动交流、兼融共济的招商工作格局。  高质量的“双招双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打造。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高飞深谙此理,2021年,他们将继续在聚焦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智能登记”,推动企业开办时限由0.5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小时左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区市闭环管理,一链一窗办成。同时,精简审批环节,实现施工许可等五证合并办理“多图联审”;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实现249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助力企业早开工、群众快办事。  着眼优化营商环境,乳山市也有更明确的打算。乳山市委书记周兵说,新的一年里,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造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有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作支撑,乳山市将主动承接青岛、烟台等周边城市产业转移辐射,加快打造经济开发区智能装备、高铁装备等特色园区。依托牡蛎、大姜等2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围绕“3+3”产业,重点推动装备制造、硅胶、纺织染整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抓好总投资37亿元的25个在手项目。  业务更专业,才能在激烈的招商竞争中抢占先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的思路很明确,就是以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强化专职领导、专业团队工作机制,激发活力,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打造开放合作试验区。  刘伟表示,将继续坚持科技引领、工业倍增“563”战略,发扬“拆解八千零部件”的专业精神,按照“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发展差异化”思路,依托激光打印机国际合作园区、“东盟10+3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等载体,派出专业招商团队,瞄准国内500强、央企、关键供应链企业集中发力,集聚更多国际国内合作项目,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高新区做大做强。  招商引资不能什么都引进,而是要精准发力,有的放矢。2020年以来,南海新区推动多个世界500强项目顺利签约。南海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产业发展导向,围绕本地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在重点招商区域开展招引工作,使招引来的项目更符合南海新区发展实际。  该负责人提出,将拿出更多精力研究产业,继续突出招大引强,加强与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对接,通过引进链主型的航母企业,打造产业舰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2021年力促中石油威海LNG接收站开工建设、韩国浦项化学正式签约、启动臻迪科技新总部建设,以龙头引领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招商也要招人才。威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威海市人社局局长、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王子明提出,将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方式,深耕细作省外劳务合作基地资源,用好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521”大学生生活津贴政策覆盖范围、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优秀用工企业现场观摩等为抓手,持续优化用工生态,增强对各类人才的磁吸力,深度破解企业引才难、用工难瓶颈,为威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 把精致名片越擦越亮  建设精致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威海量身谋划的城市发展蓝图。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高度关注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是2021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精致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有机更新。这对于处在中心城区的环翠区来说,尤为重要。环翠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明说,新的一年里,将从“看得见的硬环境”和“看不见的软环境”两方面入手,做好“更新”这篇文章。  具体而言,“看得见的硬环境”就是要全力攻坚突破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断头路打通等工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并结合城乡融合,深入推进羊亭开发,推动桥头区域与中心城区深度融合,打造精致城市重要板块。“看不见的软环境”就是提升内涵品质,结合“治理现代化”,将以服务保障来兜底,以信用体系来破题,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扛牢首位担当、立起首善标杆。  瞄准“城市有机更新”,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有自己的打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宋修德说,将统筹抓好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5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栖霞街特色街区建设,加快金线顶公园、海港公园建设,继续谱好化解城市“成长的烦恼”等“四部曲”。  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牵头部门,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梳理出了一本“新年冲刺攻略”——打造亮点、完善设施,让精致城市的名片越叫越响。新的一年里,他们将按照城市标准,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环境面貌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精致特色小城镇;加快实施文登、荣成、乳山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推动东部滨海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发,全面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城市发展的重要组团。  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要做好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如何把这个“点”打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华说,2021年将继续开展以“三清一改”“七改”“长效管护”为重点的“洗脸工程”“换装工程”“提神工程”,加快完善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和污水治理,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不光有“硬”设施,也要有“软”环境。威海市农业农村局还将引导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优质资源下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市无差别。  绿色是精致城市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是威海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的重头戏。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毕建康说,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倒逼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根据国家、省要求开展威海碳排放达峰行动,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同时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擦亮精致城市底色。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616332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