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天津市持续大力度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日前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由天津市海监总队自主开发的海洋行政执法信息系统经过信息优化、系统调试,已经在海洋督察整改、海洋垃圾整治等执法工作中投入实际应用,取得较好效果。该系统将天津市的海岸线、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区、海域使用权属信息、海洋工程、历年处罚案件、入海排污口等大量繁杂的文字、图片、影像信息与遥感卫星地图有机融合,形成了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手机查阅的执法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据了解,天津市海岸线共有153.67公里,沿岸包含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业用海、旅游娱乐用海等海域类别,产业布局多元化、地形复杂导致了入海排口分布散乱又各有特点。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天津市海监总队调派精干力量对照2016年《天津市入海排口调查信息统计表》名录信息,采取地面检查与海上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天津市海岸线以下区域内所有入海排水口及入海河流进行了拉网式全面摸排。
在排查开始阶段,有很多排口因为位置隐蔽或潮水淹没需要多次进行现场核实,为了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按照电子海图的模式,将排口的基础信息统一录入到电子遥感卫星地图上,做成入海排口电子地图,再依据各排口的分布情况进行排查。
在该系统中,记者看到一张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图表,数据显示,近年来天津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有较好的增长趋势,四类较差水质面积逐年降低。在持续排查中,执法人员发现受四季洋流、潮汐变化影响,近岸海域已经清理过的点位,部分还会出现垃圾堆积的现象。“于是,我们着手探索建立海洋垃圾监测预报系统,根据洋流、潮汐变化预估垃圾漂流路径和漂流规律,预判点位,为滨海新区等相关部门决策、治理提供依据。”天津市海监总队副总队长张奕说,“下一步,在入海排口电子地图、海洋垃圾监测预报系统基础上,将继续完善海监执法信息系统,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实现现代版的‘挂图作战’,不断提高执法效能,保护好海洋生态。”
据悉,今年天津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各项工作任务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到年底,12条入海河流将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近岸水质也将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1/2020-04-24/75107.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