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国内首个全岸线海岸线垃圾调研方法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9-11-22 16:52:33 

  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是由国际海洋环保组织发起的国际海洋清洁日。9月8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暨第十五届深圳国际海洋清洁日,在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顺利举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原国家海洋局纪委书记)吕滨、盐田区副区长罗毅出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12家海洋保护公益机构及2000多名志愿者共同参与。据悉,当日清洁海洋活动在大连、青岛、三亚等国内30多个沿海城市分会场同时进行。

  海洋形势严峻

  近万名志愿者用行动清洁海洋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受观念、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海洋形势仍然严峻,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吕滨在活动现场表示,本次活动全国各省市共37个城市128个单位,2万多名志愿者参加。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各界加深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意识,希望社会各界和广泛爱海人士,能够密切关注海洋生态问题,珍惜海洋资源,珍爱海洋生物,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海洋公益活动中来,共同守护美丽的海洋。

  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因此,本次公益活动的主题也确定为“我为祖国梳妆打扮,献礼祖国70华诞”,全国30多个分会场,近万名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清洁海洋。

  

  国内首个“全岸线海岸线垃圾调研方法”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清洁海岸线清洁网络正式启动

  9月8日的启动仪式上,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生向静雅发布国内首个“全岸线海岸线垃圾调研方法”。该调研方法从2月开始启动,经过8个月实践最终确定。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内相关海岸线垃圾调查都集中在沙滩、石滩,但却很少人关注其他类型的海岸线,参考案例几乎为零,项目组只能徒步将深圳市260公里海岸线全部摸底一遍,然后再对深圳海岸线进行合理分类,梳理研究方法。并经过持续4个月对深圳22个样本点的监测,最终确定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副教授徐期勇表示,“很希望能通过系统调查科科学分析,搞清楚这些海洋垃圾的来源、类型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方案。”而协会会长周云翔则表示,“希望能通过本次调研摸清楚深圳海岸线垃圾的分布情况,并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一同研讨深圳海岸线垃圾的解决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系统”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湾区公益机构的联动与交流,本次活动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海洋保护机构齐聚深圳,并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清洁海岸线清洁网络”,共同开展清洁海洋垃圾联动行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香港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澳门绿色未来、广州市黄埔区绿世自然保育中心等粤港澳大湾区多个机构支持。启动仪式结束后,湾区各机构将回到各自的城市,各自开展海洋清洁活动,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保护发声。

  9月份将组织40余场活动

  为海洋清洁贡献力量

  相关人员介绍,大梅沙海滨公园是深圳市人气最旺的沙滩,人流量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万人/天,天然就是开展海洋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这也是主办方一直将主会场设置在大梅沙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活动主会场,同样设置了众多海洋相关的科普嘉年华。一共搭建了近60顶帐篷,设置了海洋科普区、绘画区、海岸线摄影展、海洋科技区等丰富的内容。

  现场参加活动的一位家长表示,因为平时太忙,基本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海洋相关的科普教育,今天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海洋公益活动。她认为小朋友应该多参加这一类公益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海洋的认识,让海洋环保意识更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还同时开展了三维海洋垃圾清洁行动,有志愿者背着气瓶潜到水底清洁海底垃圾,也有自由潜和游泳运动员志愿者清洁水下垃圾,青少年帆船运动员则扬帆出海,清洁海面垃圾,在沙滩上同时有300多名志愿者对沙滩进行了细致的清洁。

  据悉,在9月8号当日,志愿者们同时在东涌、背仔角、大铲湾、深圳湾红树林、西湾红树林公园一期、惠州小径湾等多个分会场清洁海滩垃圾。在整个9月份将组织共40多场清洁海洋垃圾活动,真正为祖国“梳妆打扮”。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10/2019-11-22/71543.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