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需要各方携手应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10月29日,绿会代表在清华大学参加了该校“气候变化大讲堂”带来的一场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主讲人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先生。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主持。
(解振华在清华气候变化大讲堂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精彩分享。摄/CBCGDF) (视频:“气候变化大讲堂”之绿会代表学习印象篇。摄/CBCGDF)解振华院长长期从事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连续11年作为中国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代表团团长,带领中国谈判团队为推动《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达成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结合长期的丰富工作经验,围绕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多边进程和我国政策行动等重要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讲解。以下是绿会小编的学习笔记,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摘要分享于下。(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教授主持。摄/CBCGDF)解老师从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我国的气候行动、挑战与任务四个方面进行了长达1小时12分钟的阐述。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堂,听者聚精会神,满场座无虚席。他在讲课中说道,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不是未来的挑战,而是现实的威胁。他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五次科学评估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一系列报告证实了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严峻性和紧迫性。IPCC的报告告诉我们,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并日趋严峻,而气候变化又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报告揭露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展现了行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不及时采取行动的危害性。
(解振华先生介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节点。图/Linda)
他同时指出了针对气候变化目前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但是,尽管在科学上仍有一些分歧,但我们应本着对全人类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无悔行动。科学问题可以继续争论,但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和争论不应成为道义上、政策上不采取行动的理由。各国政府应本着对本民族、地球家园和子孙后代永续发展负责任的态度,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然后他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他逐一剖析了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并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重要节点(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建立说起,谈到2018年波兰卡托维兹通过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娓娓道来,这一梳理让我对过于过去的一些朦胧和疑惑豁然开朗)。然后详细介绍了《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我们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按时间顺序梳理的)。在这场精彩讲座的第三部分,解振华介绍了我国的气候行动取得了协同发展的显著成效,并从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非化石能源、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碳强度持续下降以及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碳汇的显著增加、碳市场和低碳试点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气候行动产生的协同效益等角度进行了逐一梳理。
(解振华先生介绍气候行动产生的协同效益。图/Linda)
最后,解老师介绍了落实《巴黎协定》的任务,面临着哪些挑战,以及今后采取的行动。他在整堂课中,好几次都向青年学子和研究人员们引用了习主席的话:“《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解振华先生在介绍我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的重要贡献时,特别感谢了他身后那支谈判队伍——经过多年参加气候变化多边谈判,已经培养锻炼了一支近百人、以70后和80后为主题的谈判队伍。正是他们的爱国、专业、敬业与奉献,推动多边谈判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摄/Linda)第一个问题来自笔者,针对UNFCCC COP25、CBD COP15中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协同增效、1.5°目标对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启示等3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刊编辑部的一位学者,问题与瑞典16岁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有关;第三个问题是由一位中科院学者提出的:IPCC是推论还是基于模型的计算?第四个问题是由清华机械系的一位博士生提出的:气候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潜力,那么您作为特别代表,如何来推动各国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对于这些问题,解振华老师以自己的丰富经验,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一一进行了解答,赢得满场热烈掌声。(大讲堂鼓励听众发言,尤其是来自青年人学习们积极提问。问答环节气氛积极活跃,主讲人解振华院长一一作答。剪影/Linda)听大师讲课真是心情激动。笔者学习体会如下(根据本人笔记整理,未经主办方核实):1、气候变化的实质,其实是发展问题。表现为环境问题。2、对于“气候变化”最经典的定义有UNFCCC、IPCC两个版本;3、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压力下的被迫,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4、老师用详细的对比图表,从12个方面展示了中美、中法、基础四国、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相关表述对《巴黎协定》重点条款的贡献。5、要把生物多样性的履约纳入到各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行动中。6、要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机制创新。政府要行动、社会要行动、全社会要行动。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大讲堂剪影。摄/Linda)
会后部分嘉宾合影。摄影/Linda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f-QKmX15_w1H74IdPOV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