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科院姚建铨院士:打破隔阂,物联智慧海洋全新生态

来源:智慧海洋圈子订阅号   发布时间:2019-10-18 17:30:28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这种无为,就物联网产业发展而言,乃有为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本届OFWeek物联网产业大会上的采访中所说的“不乱不治”的精神内核。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先生应邀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报告。


专访中科院姚建铨:打破隔阂,物联智慧海洋全新生态

微信图片_20191018172934.jpg

物联网从萌芽开始,20年间,无论是学界、商界或者是政界人士,一直深耕于物联网的发展,受物联网产业特征影响,现在它似乎已经遇上了瓶颈。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总是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涌入物联网行业,希望能够占据一席之地。那么物联网之路该如何走才能更加顺畅?在AI和5G技术的加持下,它的下一个风口在哪?从业人士在其中又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AI&5G赋能下,物联网到底是什么?


借本次大会契机,笔者采访了姚院士,就当前物联网生态与其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万物互联。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它更加强调的是让人与物之间进行数字、图像和语音等方面信息传递与理解,即让重要的物体(万物)沟通,进而更好的为人服务。但从本质上来说,物联网和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叉的产业。

微信图片_20191018172936.jpg

回顾国内物联网产业风云20年间,业内人士从互联网+的跨界发展的萌芽提出阶段,到摸着石头过河的螺旋上升探索阶段,再到如今总结经验的物联网产业红利爆发阶段。


一是随着第三次工业化革命浪潮的到来,物联网出现并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里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二是随着“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其在新工业、安防、物流、电力、交通、农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衍生,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能极大满足产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新时代下,继续发展物联网是一项利国利民,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这是姚院士认为当前物联网形成上述发展轨迹,并持续加温的两大原因。


工业物联网的下一个风口:构建智慧海洋


不过,纵观当今物联网天下,“物联网+领域”的很多方面,诸如技术、领域、发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物联网的下一个风口,人们似乎还是比较迷茫。采访中,姚院士向笔者透露,目前自己所在的团队,已经在工业物联网,尤其是智慧海洋领域探索已初现成效。


“刚刚我在大会主题演讲报告中,就跟大家交流过:‘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七大运营模式。’整体上看,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由单一主体创造价值为主向多样化主体共同创造价值转变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当前AI和5G通信的赋能,以及物联网商业模式与相关技术突破的相互补充作用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慧政务、新零售、智能安防及智能楼宇的应用和模式已日益成熟,而工业物联网则相对于薄弱,但从行业和国家战略层面,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更加利国利民。”

微信图片_20191018172939.jpg

他介绍,“当前,在AIoT和5G通信技术的发展下,创新全新智慧海洋生态体系,构筑全球竞争优势,进而全面提升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能力,是世界各国争夺的核心之一。”


基于万物互联和海洋强国大背景下,姚院士对全球新一轮智慧海洋战略进行了三个维度的解读:


从技术角度来看:通过加大海洋管理领域的科技投资,应用全面透彻的信息感知、泛在随行的通信保障和精准智能等多种技术方式,促进涉海部门的海洋综合信息协同互动,实时监测监控海洋各子系统动态,提升政府海洋管理能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防灾减灾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信息。


从工程角度来看:除较为基础的船舶工程、桥梁工程、通讯等基础设施外,还应包括在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向海洋产业渗透下的数据库及其共享工程建设等,进而加快推进“智慧海洋”的建设与应用。


从领域角度来看:智慧海洋应包括加快海洋核心智能科技的创新研发,实施智慧海洋工程,为海洋物理、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及海洋地质等多个领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权益维护等综合性研究所用,为创新全新海洋生态体系服务。


与物联网一样,智慧海洋同样亟待标准建立


这样看,智慧海洋建设已小有进步,但在采访中对于智慧海洋,尤其是物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海洋体系,姚院士也不免面露难色。


当前,智慧海洋的本质是物联网在海洋信息建设中的应用,从本质上来看,它也存在着物联网发展的难题。一是信息及装备安全问题;二是通信兼容问题;架构僵化问题;多主体协同问题。


由于智慧海洋涉及国家领海边防安全问题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构建海洋工业化信息系统时,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不同标准的数据模型、接口规范及网络协议等,造成共享机制不畅,难免形成信息孤岛,从而降低了通信效率。海洋工业化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随着设备量的几何级数增长,中心化的服务成本难以负担,海洋信息自主获取与通信能力严重不足,覆盖范围、观测要素、时效精度和数据质量,很难与实际价值挂钩。同时它还涉及到跨主体、多个对等实体之间的协作,建立信任的成本比较高昂。


他说,智慧海洋发展目标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要求,打破智慧海洋信息孤岛,建立安全高效的沟通及共享机制,除AIoT、边缘计算、可信任物联网及5G通信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外,更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应做好统筹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滚动实施。


众所周知,包括工业物联网在内的物联网协议、数据模型标准及相关管理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算力的突破和5G的加速发展,其技术门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基数也将随着扩散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大。


后记


伴随“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战略机遇,我国需尽快启动、规范自身海洋大数据建设,制定国家海洋信息资源管理共享政策法规,整合建设国家层面的海洋大数据资源体系,搭建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海洋大数据云平台,推进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而这些,或许能为业界提供一些思路。


来源:OFweek高科技门户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w1Ml0xUQoSSIfSEJdg539g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