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论坛》:海水养殖业如何绿色高质量发展?
水产养殖业如何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人与海洋如何和谐相处?中俄之间如何加强海洋合作?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如何融合发展?海水健康养殖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临港产业如何进行生态创新?在2019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以开放的理念,为海洋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
面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经国务院同意,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处长陈家勇作“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主题报告,就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读。
大自然保护协会高级政策顾问谭宝德先生作“佛罗里达蓝色经济案例”主题报告,介绍了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坚持科学保护的同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大图们倡议”秘书处高级项目官员谢尔盖·科迪洛夫先生,作“构建新时代中俄关系应加强海洋合作”主题报告,建议中国和俄罗斯扩大政府之间的海洋政策对话,促进海洋经贸及跨境项目合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立斌研究员,作“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主题报告。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作“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是现代渔业养殖的一种重要尝试,它充分利用养殖系统中,不同层次营养级生物间的生态互利性,实现了区域海洋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石磊副教授,作“临港产业生态化模式及案例”主题报告。临港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等特点,对集群产业带动力强,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对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尤为重要。
荣成积极打造生态海洋牧场,在桑沟湾海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桑沟湾立体养殖模式”,构建并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海水养殖可持续生产模式,包括贝-藻、鲍-参-海带、鱼-贝-藻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等,针对不同海区的地貌,进行不同方式的养殖,充分体现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性。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真正形成“海上一个牧场,海中一个牧场,海底一个牧场”,叠加效应明显,生态效益显著,荣成桑沟湾海域也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养殖示范区。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络(NACA),将桑沟湾综合养殖模式,作为亚太地区12个可持续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典型成功案例之一,向全世界进行了推广。
来源:威海发布等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Sx9NdKS8lT70mybx76sU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