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洋科普与市场相互赋能

来源: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9-08-22 17:36:38 

暑期的秦皇岛依旧像往年一样,游人如织。今年有所不同的是,游客除了游海泳、吃海鲜,海洋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比如,逛逛贝壳王国科普馆。今夏,这家由当地企业家投资建设的科普馆开门迎客。那么,问题来了,一位企业家为什么投资一个很难回本的公共服务类项目?海洋科普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其答案让人好奇。

近年来接触了一些科普工作者,大致了解到其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比如,科普工作一般被理解成这样一个简单的链条:科普决策管理——传播内容、形式、渠道——科普受众。可以想见,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传播者剃头挑子一头热”和“受众兴趣缺失”的现象。也就是说,内容与受众需求可能出现不匹配。这是其一。

其二,即使内容匹配,其形式也是重要的。科普著作《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作者曹天元,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科普不应是“通俗的论文”“科学的说明书”,它起码应该是“科学的广告”。其意思大体可以理解为:在科学性和传播性的融合上,需要认真思考,想出两全的办法。

其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渠道的多元。而多元化的渠道,运用起来,还要存乎一心。互联网时代,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地改变。传播者与受众不再是施与受的关系,而是交互出现。换句话说,除了内容与受众之间可能出现的不匹配,受众接受科普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市场资本,或者说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破解上述问题吗?

对科普来说,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营销渠道的构建能力、营利需求的趋动,都有其他机构不具备的优势,从而让科普更接地气,与科普受众的需求结合更加紧密。

科普的内容,涵盖了大众对应知、欲知、未知的信息需求。理论上,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其内容产品则应在严谨准确与入脑入心的结合上下功夫。

有人戏称:原来我们说,“真理越辩越明”。现在一项新知在互联网上传播的结果,往往是“真理越辩越分化”“从来没有人能在网上说服对手”。将“真理”换成“真知”,情况大致相似。那么,网络时代的科学普及如何有效实现?如果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科学普及的效果,引入营销思维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那么,科普存在市场吗?前段时间,媒体上还在探讨科普市场化的方法和路径。有科普作者说:只要把科普与中小学教育紧密结合,科普就有刚需,就有市场。而现在,“研学”已纳入我国中小学教育规划,这势必为科普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企业投资兴建海洋科普馆,体现了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同时,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商路就是文路,企业涉足科普的意义,不仅是个人情怀、企业文化,也是潜在市场。最终实现的,是市场与科普的相互赋能。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content/201908/22/c12510.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