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新区国际范儿
“让美国人开上中国汽车”“为德国工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吸引16个国家的留学生到这里读大学”“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平台”……听南海人讲述国际化故事,他们的言语中透着一种“世界眼光”。
南海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指示精神,以世界眼光加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全球化、产业现代化;以国际标准加强城市功能建设,让城市功能与国际全面接轨;以本土优势开展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全力争当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先行军”。
吸引高层次人才 培育国际化产业
今年以来,山东徳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直销部部长李威有些忙,刚送走缅甸客商,又接着接待美国客商。
“我们将市场做了调整,产品也走向美洲、非洲、东南亚、西亚等。”李威说,不久前,公司刚与缅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向缅甸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出口整车散件2万台。
从去年向美国输送样车开始,德瑞博汽车渐渐被美国接受。前不久,美国客商再次到访德瑞博,双方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
产品在国际上同样具有影响力的还有三角华阳分公司。这里的关键设备全部采用荷兰VMI、德国克虏伯、日本神钢等世界知名公司产品,安全性、先进性、自动化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满足俄罗斯、北欧、北美等国家地区个性化需求。
刚入驻南海新区不久的爱而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凭着在智能生产线上的卓越优势,吸引了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阿姆的目光,西门子建设制造业智能工厂的设想要“借智”南海新区来实现。
“敢为智能制造大国提供智能制造方案,靠的就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公司董事长蔡群龙道出其中缘由。爱而生智能科技依托西班牙专业科研团队,实现了生产线全流程的智能方案设计,拥有发明专利近200项。
在产业引进培育中,南海新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培育壮大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产业。发挥南海新港、中海川海外仓、中东欧产业园、日本中小企业产业园等平台优势,紧盯世界500强、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在建链招商、补链招商、强链招商上下更大功夫,认真落实“一次办好”改革,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国际化产业需要国际化人才。山东汇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约翰·文依托自己在太阳能光电领域30多年的研发基础,组建起了包含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法国等多个国家30多个特聘专家在内的国际核心技术团队,使公司成为全球顶尖的研发、生产、销售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南海新区着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产业人才,建立离岸协同人才中心,聚全球英才而用之。目前,已经汇集了多名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为阔步迈向国际化汇聚起更多智力资源。
完善城市配套 城市功能与国际接轨
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不同肤色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所国际化校区,现在有16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在此学习。
“我最喜欢南海新区的优美生态,在美丽的风景里学习生活,很幸福。”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尤里说。很多留学生都像尤里一样,对南海新区的生态美景留恋不已。
南海新区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长远发展的立区之本,突出做好滨海岸线修复、滨海滨河生态湿地修复以及污染源综合管控工作,构建“生态三线、景观三轴”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让生态建设与国际化标准全面接轨。
此外,南海新区还着力构建交通大动脉,全力保证交通快速通达。今年将开工建设疏港铁路,连接桃威铁路共同构成通往区外的快速大通道;规划建设的莱荣高铁穿境而过,建设威海南海站。同时,尽快启动城际铁路以及城市轻轨前期工作。在公路方面,实施“五纵四横”骨干路网完善提升工程,扩大路网覆盖范围。
让城市功能接轨国际,建设精致型新区是南海新区的实现路径。日前,南海新区研究出台《威海南海新区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把提升城市功能、强化精细管理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在更高起点上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加快建设精致型新区。
据了解,未来几年,南海新区将强化资源整合,高水平推进路网、管网、港口、环保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同时积极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再引进1所大学,新建1所小学和1所国际高中。在医疗服务方面,加强医疗卫生招商力度,建成1所三甲以上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国际交流 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在今年6月份结束的全国沙滩手球锦标赛暨国际沙滩手球大奖赛上,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25支代表队齐聚南海金滩。
国际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南海新区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南海新区专门建设了国际沙滩运动基地,可承接各级别的沙滩足球、沙滩篮球、沙滩排球、沙滩手球、沙滩橄榄球等沙滩类赛事,去年被中国手球协会命名为“国际沙滩手球训练基地。”
随着国际沙滩手球大奖赛、国际台球赛、国际摩托艇大赛等一批具有差异化特色的国际体育赛事来到南海新区,昔日的盐碱荒滩正在成为世界游客的国际休闲目的地。
今年5月,北交大(威海)的40名肯尼亚留学生迎来了开学典礼。他们已经是中国交建·中国路桥北京交通大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肯尼亚项目的第三批留学生。
南海新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文化为媒,搭建沿线国家间的文化相通之桥,把外国的优秀文化引进来,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而北交大(威海)正是南海新区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该学校与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等合作办学,并邀请外方教师来此授课。这些外籍师生进农家院、吃渔家宴,与当地居民一起过春节、迎中秋,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校互动交流,强化中小学校的国际语言环境。
南海新区充分发挥毗邻日韩的地缘优势,从中韩两国联合拍摄的《我的新野蛮女友》在南海新区取景拍摄,到中韩国际文化交流展,再到中韩美丽产业博览会,南海新区与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未来我们将开展系列国际交流活动,构建国际交流促开放、促发展的新局面,切实增强南海新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whnh.gov.cn/art/2018/11/29/art_40965_148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