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与路径: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国际研讨会” 暨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仪式成功举行

来源:微信   发布时间:2018-11-21 10:35:11 

“特征与路径: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国际研讨会” 暨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仪式成功举行


2018年11月11日,“特征与路径: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清华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同期还成功举办了国家公园系列丛书发布仪式。 

会议由清华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尔森基金会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承办。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单位,非盈利组织的嘉宾参加此次会议。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连维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李春良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成立仪式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主持。

研究院由国家发改委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宗旨是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以实现中国国家公园的纯洁性、公益性和公正性为使命,坚持前瞻性、思想性和独立性,为中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贡献清华智慧,为全球自然保护事业贡献中国智慧!研究院设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任组长。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34.jpg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仪式

成立仪式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先后致辞。陈旭表示,占国土面积18%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已经上升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研究院的成立体现了清华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勇于承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使命。清华将发挥多学科优势,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领域高端专业智库和国际知名研究基地。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39.jpg

陈旭致辞

连维良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已进入新阶段,自然保护事业也已进入新时代,研究院应运而生,也恰逢其时。希望研究院紧扣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大理论、重点政策和重要实践深入开展研究,为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提供政策咨询,推动国家公园人才培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力争建设成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领域的国家级专业智库、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中心。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42.jpg

连维良致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研究院的建立符合时代背景、契合时代需求,必将充实我国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力量,加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和积累,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营养。作为国家公园的主管部门,将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各项工作。希望研究院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开放的研究平台,吸收各方面精英,产出国家公园研究成果,助力国家公园建设。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45.jpg

李春良致辞

本次“特征与路径: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国际研讨会”主要分为主旨报告和圆桌讨论两大板块,两个板块在上下午交替进行。

两场主旨报告分别由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宫鹏教授、刘雪华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在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彭福伟副司长简要回顾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三个阶段历程及现有管理体制设计,并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工作难点包括如何兼顾国际规律和中国特色,如何促进中央地方协同管理和如何平衡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而加快国家公园能力建设、加强制定国家公园标准规范、加快出台国家公园事权划分办法和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立法则是我国未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工作的要点。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48.jpg

彭福伟作主旨报告

美国蒙大拿大学教授史蒂夫·迈克尔(Stephen McCool)从国际实践的视角出发,指出我国确立国家公园建设目标时需要关注“为什么”、“是什么”和 “怎么做”的问题,明确了进行上位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工作组织管理、社区能力建设等多重路径建立一套包容、多向、闭环、具有弹性的规划体系。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51.jpg

史蒂夫·迈克尔作主旨报告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办公室副主任唐芳林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理论研究的三阶段历程及研究内容构架。并指出我国现有国家公园理论研究特征包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广度不断拓展、深度尚待加强;以问题为导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唐芳林先生基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指出自然科学研究、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和规划布局研究、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研究以及国家公园法研究将成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55.jpg

唐芳林作主旨报告

下午的主旨报告中,牛红卫女士围绕自己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对我国国家公园的诞生与演变进行了盘点,并介绍了滇西北大河流域保护实践和行动计划;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系主任韦恩·弗莱蒙德(Wayne Freimund)分享了他在美国教育系统与国家公园系统合作模式方面的研究,以及在良好的合作伙伴机制下大学为国家公园提供科研平台和宣传渠道、国家公园为大学生提供教育和实践基地等互益互惠机制;新西兰林肯大学副教授米克·阿伯特(Mic k Abbott)对比了中国国家公园试点和美国、新西兰等国际案例的异同,同时提出了从网络和社会生态景观的角度建立国家公园网络,以保护更大尺度上的生态完整性的构想。杨锐教授在报告中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路径提出了提高准入门槛、建立荒野保护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重视土地权属和社区问题,以科学性为纲、开展省域试点等六项建议,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未来之路指明了方向。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558.jpg牛红卫作主旨报告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01.jpg

韦恩·弗莱蒙德作主旨报告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05.jpg

米克·阿伯特作主旨报告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08.jpg

杨锐作主旨报告

上午的圆桌讨论由杨锐教授担任主持人,以“中国国家公园的特征”为议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驻华代表朱春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彭福伟等作为圆桌嘉宾,以及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玉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彦鹏两位互动嘉宾参与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中国国家公园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定位、中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国际体系对比、海洋领域国家公园规划布局方案、国家公园的“权钱分配”特征、国家公园与未来自然保护区的差异、中国国家公园的特征与亮点等,几位嘉宾都做出了诚恳而专业的解答。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11.jpg

会议圆桌讨论(上午场)

下午的圆桌讨论由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庄优波副教授担任主持人,以“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路径”为议题,邀请了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俊生、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办公室副主任唐芳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处长袁淏、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等作为圆桌嘉宾,以及湖北经济学院教授邓毅、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韦贵红和同济大学国家公园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吴承照等三位作为互动嘉宾,就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路径进行讨论。其中国家公园的立法推进情况、国家公园如何体现自然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现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区等在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构过程中的转型与定位、试点推进和评估、多方参与途径等热点议题引起了场内多次热烈交流及讨论。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14.jpg

会议圆桌讨论(下午场)

在大会结尾,四位主办方分别作了会议总结。牛红卫女士提到,中美两国在国家公园领域的交流积极有效,欣喜的看到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进展和在国家公园相关体制建设中取得的成效,我们可以共同期待更美好的未来。唐芳林先生用“高、大、全”三个关键字表达了对此次会议的高度肯定,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研究院未来研究成果的展望和期许。彭福伟先生表示此次会议通过多方参与、平等对话的形式达到了“夯实基础、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的效果。最后杨锐教授为各方代表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关注表示感谢,并用“具有生态文明的高度,改革的魄力大、规模大,推进改革的难度大,自上而下”四个方面总结了如何认识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特征,用“法、权、钱、地、术、人”六个字概括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的路径,精辟入里的总结升华为本次研讨会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16.jpg

牛红卫作会议总结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20.jpg

唐芳林作会议总结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22.jpg

彭福伟作会议总结

微信图片_20181121102626.jpg

杨锐作会议总结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