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下饺子"考验官兵学习能力 企业技师伴随保障难应付

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18-10-19 15:45:20 

原标题:黄山舰远航,装备保障的一张新答卷

9月23日,代表中国海军参加“卡卡杜-2018”多国海军联合演习任务的黄山舰,顺利返回湛江某军港。参加海上联演,不仅是对官兵作战能力和实战化训练成效的一次检验,也是对这支部队装备应急保障水平的一次考核。

中国军舰如同“下饺子”列装部队,给一线操作及保障的官兵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几年,中国军舰远航,无论单枪匹马还是结伴而行,舰上总少不了军工企业技师的身影。军工企业技师不断深入保障一线,不但解决了新装备的棘手问题,也为部队帮带出一批技术能手。

然而,军工企业“保姆式”伴随保障,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有了企业这根“拐杖”,官兵过度依赖企业。离开“拐杖”,官兵不会自己走路。这种保障模式,不仅不利于部队自身保障人才成长,也造成企业技师分身乏术、疲于应对。针对这一问题,黄山舰利用远航机会,全面检验官兵自主保障能力,摸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保障的新模式。

保障方式之变——

从伴随保障到退居幕后,扔掉“拐杖”学会行走

在黄山舰总士官长杨先伟的记忆里,过去这种重大远航任务都会有军工企业技师伴随保障,以确保任务的万无一失。

2009年,黄山舰执行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任务,一名企业技师跟随黄山舰,全程对装备进行维护和修理。

在那次护航任务中,由于机器长时间高强度运转,黄山舰的一台海水泵发生故障。主机班班长张青带着战友深入舱底,在随行企业技师的指导下,成功更换了海水泵。在那次耗时10个多小时的应急维修任务中,企业技师给出了不少宝贵建议,主机班官兵也在维修任务中提升了保障能力。

随后几年,黄山舰执行历次重大任务,企业技师从全程伴随保障,到只参与任务前的装备检修,直到完全退居幕后。这次“卡卡杜-2018”多国海军联合演习任务全程,黄山舰上就看不到企业技师的身影。

“企业技师从伴随保障到退居幕后,折射出黄山舰官兵自主保障能力的提升。”某部门长崔金山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最为深刻。

一次,黄山舰参加海上演习。在演习的前一天,崔金山所在的对空作战指挥舱发生管路爆裂,海水直接溅到控制台的机柜上,一台设备烧坏。当时,他和战友迅速进行了管路包扎处理,控制住了管漏,但是被烧坏的设备让他们犯了难。

该设备所发生的故障超出了黄山舰自主维修保障范围。演习在即,身处大洋,等待军工企业技师来维修已经不可能。崔金山带领官兵,把该设备主要配件拆解开,找到烧坏的故障零件,更换配件后,重新组装并开机调试。最终,在防空演练中,崔金山操作系统,顺利击中目标。

通过这次经历,崔金山举一反三,探索出新的维修保障方法,让官兵自主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还从军工企业要来一套最新装备检查说明书,规范了黄山舰《某系统实弹射击技术准备与检查细则》,规范检查程序,使该型装备故障率降到最低。

黄山舰入列多年后,在一次重大任务筹备会上,有人建议:邀请企业技师伴随保障,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我们的士官技师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的维修保障能力值得信赖。如果继续依赖企业技师保障,真正打起仗还要依靠企业这根‘拐杖’吗?”时任业务长钱洪超的这句话,萦绕在黄山舰官兵心间,也成为黄山舰提升自主保障能力的肇始。

“强化自主保障能力,人与装备的磨合更加紧密,使备战打仗能力进一步提升。”黄山舰舰长艾鹏告诉记者,经过多次任务历练,黄山舰已经培养了一批军事与维修能力俱佳的高级士官人才。这些维修人才,是黄山舰的宝贵财富。

“授渔”途径之变——

从现场帮带到远程指导,新模式催生保障高效率

操舵技师杜军是黄山舰首批舰员。到船厂接舰期间,军工企业任技师带他对黄山舰舵机系统进行各项调适。在任技师手把手的帮带下,杜军短时间学会了舵机的操作、维护和维修。黄山舰正式入列时,杜军已经能够排除大多数舵机故障。

这是企业帮带部队官兵提升自身保障能力的一个缩影。去年,黄山舰参加一次重大任务,军工企业考虑到舰上大部分装备已使用多年,相关元器件可能会进入故障高发期,便派出10多名技师登临黄山舰进行深度检查,并更换了一批元器件。

那段时间,二级军士长汪焕辉带着同专业的技术骨干,每天跟随这些军工企业技师工作到凌晨两点。在企业技师的现场帮带下,他们学会拆卸核心零部件,了解到更多深度维修的知识和技能。

本领学到了,关键看实践。舰艇出海,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故障随时会浮出水面。这对于黄山舰的官兵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张青对记者说:“现在设备电子元器件集成度高,操作是简单快捷了,但出了故障维修起来却很复杂。在一些急难问题上,我们通过远程电话请教军工企业专家,能够快速准确解决装备故障问题。”

那次出海训练,黄山舰突遇舵机故障。操舵技师杜军果断关停相关装备,切换至备用系统继续保障战舰航行。

在黄山舰服役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特情。经过一番检查,杜军大概判断出设备故障点。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杜军拨通了军工企业任技师的电话。一番交流后,任技师肯定了杜军的观点,并就维修细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得到任技师的指点,杜军和战友仅用一小时就排除了故障。

有时候,杜军难免会遇到一时摸不准的“疑难杂症”,他会主动向任技师致电请教,讨论商定维修方案,故障往往能够迎刃而解。

“军工企业技师从手把手帮带到远程指导,折射出的是官兵维修能力的提升。”黄山舰总士官长杨先伟打了个比方:就像远程医疗,如果前方主刀医师能力技术不过硬,后方指导的医学专家也只能干着急。

客观上讲,这种“授渔”途径不仅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有限的难题,还提升了部队自身造血能力和装备保障效率。军工企业省了心,官兵们也尝到了甜头。

融合程度之变——

从单向输出到优势互补,找准最大公约数实现能力再升级

一级军士长肖德兵没想到,自己竟能成为军工企业技师的“老师”。

作为黄山舰某区队区队长,这么多年使用、保养和维修积累的经验,让肖德兵对舰上配备的某型导弹了如指掌。

在对某新型导弹改装的过程中,企业技师给肖德兵打来电话,就一些使用和保养方面的技术问题,征求他的意见。

“企业在前端设计生产、维修等方面有技术优势,但在末端操作和维护的经验方面,还要请教一下舰上的官兵。”肖德兵说,自己干了20多年的导弹专业,不管是演习中的发射任务,还是处理装备故障,从未失手,这是敢应对企业咨询的底气所在。

多年前,刚上黄山舰时,肖德兵也有向企业技师学习的一段经历。为了摸透某新型导弹的维修要领,钱洪超给他拿来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让他先自学理论。装备维修是光看书无法领悟的,肖德兵请示领导奔赴军工企业,跟随企业技师虚心学习拆装设备。企业技师看他如此好学,便毫无保留地将相关维修要领教给了他。

“我就像块海绵,企业技师‘倒’出来的知识我全都吸收了。”在企业学习的3个月,肖德兵不仅学会了拆换集成板,还把最难的线路检修也给摸透了。

单向输出,固然是官兵快速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反观企业,缺少丰富的一线维修经验,恰恰是企业技师的能力短板。如果双方能够找准最大公约数、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提升装备维修保障水平。

在一次实弹演练中,某型设备因超负荷操作,导致零部件内线路故障。如果按照企业技师要求进行维修,需要一刻钟,而对于争分夺秒的演练而言,15分钟后战斗可能已经结束。

战机稍纵即逝。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肖德兵决定采用更为简单快捷的方式进行维修。数十秒钟后,这款设备恢复正常,演练顺利进行。

“没想到,这手绝活竟成为战场制胜的绝招。”有了这次成功的维修经历,肖德兵在军工圈也小有名气,不少维修官兵和企业技师致电学习经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企业技师与维修官兵间的交流学习已成为常态。官兵提出某型雷达显示屏显示效果不佳,企业技师很快对多艘舰艇的同型号雷达显示屏进行了升级改造;某型控制台开关设置不合理,官兵的改造建议很快被企业技师采纳;杜军曾对某型气象设备进行一项小革新,企业很快将其成果运用到后续产品中。

艾鹏说,军地间的深度融合,让官兵得到了更可靠、全面的支持,不仅提升了部队自我造血能力,也让企业在实践中找到发展的新天地。这种双赢模式,促进了军民融合向更高维度、更深层次发展。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news.ifeng.com/a/20181019/60117282_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