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蓝色粮仓" 威海加快构建海洋产业创新链

来源:海洋TV   发布时间:2025-07-29 18:34:37 

向海图强,科技先行。威海以海洋为现代科技“新战场”,加快海洋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科学布局、集聚配置海洋科技资源,为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荣成市北部海域,“渔机1号”综合试验平台巍然矗立。这座集养殖新品种开发、工业养殖模式研究及试验观测等于一体的国内首个封闭式舱养系统综合试验平台,搭载了多个智能化尖端系统,可实现自动换水、精准投喂,虹鳟、大黄鱼等试验品种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金铖告诉记者:“你看舱口有这么多杆子,这些都是这个(养殖)舱的照明系统,通过调节光照来让鱼达到更好的生长情况。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智能化的吸鱼泵,在鱼达到成熟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吸鱼泵,像吸尘器一样的原理,把鱼从舱里面抽到运输船上面。”

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传统渔业技术革新的同时,威海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位于威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科研人员成功攻克了反渗透膜、高压泵和能量回收三大“卡脖子”技术。目前,这些技术成果已在远洋渔船、近海岛屿、海上平台等场景推广应用,渔船海水淡化成本降低20%左右。威海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冲说:“我们现在目前已经服务于荣成大约有40余艘渔船的海水淡化设备,同时为近百艘的海水淡化远洋渔船提供运维保障服务。

周冲还告诉记者,在实现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高国产化率后,他们又转向分质供水研究,通过差异化后处理技术满足渔船多元用水需求,开启海水淡化从“量”到“质”的升级。他说:“通过分质供水技术,对于水进行一个分质的管理和处理,我们的做饭用水可能添加一些矿物质,来保证口感。你像对于我们设备用水,可能一级反渗透的用水电导率还偏高,我们通过多级反渗透,将设备电导率降低,降低产水对设备系统的影响。”

向创新要动力,向海洋要效益。目前威海已培育涉海科技创新平台410家,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5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随着海洋创新生态链的不断完善,威海正逐步构建起“科技引领、企业主导、协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新格局。


来源:闪电新闻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