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城市化建设巧劲精准扶贫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来源: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10-16 16:40:07 

眼下的威海南海新区小观镇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在进行新一年的谋略:扩建大棚,增加采摘品种,用好质量采摘品吸引更多游客。
  在一旁的郐家村村民郐东广笑得合不拢嘴,他心里算着一笔账:去年入股大棚,大棚第一年对外开放,村里就净赚3万多元,今年有了去年的经验,大棚规模扩大了,品种更加齐全了,这就意味着他这个省定贫困村“股东”将会从中得到更多分红。
  作为威海南海新区重点培育的精准扶贫特色产业,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紧靠威海南海新区核心起步区,因新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促使着它朝着广阔未来快速发展,成为新区城市化助推扶贫创新实践的典范。威海南海新区在抢抓城市化建设发展机遇的同时,坚持精准帮扶与“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相结合,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实现精准施策与普惠共享并重,探索出一条让百姓越来越有获得感的精准脱贫之路。

  培育特色产业 夯实精准扶贫经济基础
  威海南海新区现有省定贫困村5个,分布在所辖的两个乡镇,识别贫困人口320户。小观镇郐家村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位于小观镇北部的山村,地理位置偏僻、离城区远、交通不便、水源紧张等自然因素,有83户133名困难群众。
  “这里全是山地,缺水,没有良田,别的村一亩地能产1000斤小麦,我们村只能产四五百斤。”郐东广说。
  克服天然困难,该村在政府的帮扶下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进行山间道路硬化、修建2个高位蓄水池,打两口深水井,建设两条拦河大坝……这些工程将覆盖该村1500亩山地,让百姓不再靠天吃饭。
  同时,村民用新门路致富的好消息也从镇上传来。在威海南海新区小观镇政府的牵头下,去年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主动找到郐家村。经两者协商,郐家村拿出上级部门拨给的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按收益每年分红给郐家村,每年不低于3万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只有扶出产业,精准扶贫才算扶到了家,也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2000亩现代农业采摘园,一期580亩采摘园已建成,进行葡萄、猕猴桃、无花果、火龙果的南北方水果和有机蔬菜的采摘。威海南海新区依托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在小观镇建设现代农业扶贫示范基地,重点对郐家、隋家庄两个省定贫困村,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建设14个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扶贫果蔬大棚。
  此外,威海南海新区结合区域开发特点,挖掘到城市绿化对扶贫的作用,建设苗圃种植扶贫基地。新区管委专门在5个村设立苗圃种植扶贫基地,负责提供所需苗木和技术指导,待苗木长成后以不低于市场价回收。“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流转贫困户的土地进行栽种苗木,村民不仅可得到每亩每年500元的保底收益,还可参与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到苗圃基地工作挣工资,三份收益帮助百姓脱贫。”威海南海新区扶贫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推进城市化建设  让百姓融入城市
  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威海南海新区,因为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也助推279名贫困人口脱贫。
  威海南海新区境内有三条大河在此入海,开发前每逢夏季常大水泛滥,临河、临海村庄易受水患致贫、返贫。为此,新区结合“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部署,利用棚户区改造等机遇,投入18亿元,对环海路以南21个村进行城市化改造。
  目前,规划建设的10个新型社区已经全面开工,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正在新区大地上演。建设的每个社区都处处充满高标准、人性化,让居民住上与商品房同档次的新型社区,社区建设精装修、水电暖齐全,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图书馆、社区超市……10多项公共服务设施让社区变得“高大上”。
现在,南湾、孙家寨2个社区交付使用,观海新村、西海庄、埠子场、凤口集、波罗岛、万家寨6个社区将全部完成建设,今年实现分房入住,里岛和紫草泊2个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明年完工投入使用。5000多户1万多名群众将从中受益。
  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威海南海新区也考虑到了区内大龄青年的住房问题。为了保障青年权益,他们补贴建设青春家园,对辖区内户口在农村且无宅基地的男青年,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规划建设了8万平方米青春家园社区,购房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三四倍,可解决800名大龄青年住房问题让青年在新区留得下、融得进、住得好,充分享受到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百姓在享受城市化的便利的同时,也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安全保障。威海南海新区为上楼群众每人第一年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贴,此后每年以100元递增至3000元。还给予200斤面粉、50斤大米、20斤花生油的生活补贴,并且为每位居民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每月可领到至少300元养老金。“新区60岁以上百姓,除了养老金,以及每人每月110元的国家养老补贴及减半征收的物业费和暖气费补贴、新型社区发放的年节福利等,平均每人每年有各类补贴8000元以上,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威海南海新区扶贫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开展技能培训  提高群众“造血”能力
  城市化推进带来的结果便是村民变市民,种地改上班。在威海南海新区管委一班人看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根本的是“扶人”,要“授人以渔”,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造血”能力,断掉穷根,开掘富源。
  这一点体现在他们全力推行的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前置转移培训上。如今已是技术工人的孙军涛,年收入是原先在村里种地的两三倍。原先地地道道的农民汉子,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的技工,谈到这种“逆袭”,孙军涛激动地说:“是农村劳动力前置转移培训班给我带来的变化!”
  威海南海新区深知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过上“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的生活,开办了农村劳动力前置转移培训夜校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产业发展特点,为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转移劳动力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从专业院校或者企业内聘请授课老师,带着课件、投影仪等走进村委大院讲技能,为村民们进行了建筑施工、园林绿化、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让村民们掌握一技之能。
  随着公共交通、商业服务、旅游项目、教育医疗等的不断完善,威海南海新区城市氛围愈加浓厚,越来越多的新市民搭上城市化建设的“快车”,在家门口实现就近转移、就近工作,成为和城里人一样的“上班族”。
  全方位安置就业,公益岗位向贫困人口倾斜。对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威海南海新区按“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实行“招工、就业、培训”三位一体,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开展电子商务、育婴师、建筑基础知识、绿化管理等各类技能培训班10余场次,接受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培训人员大部分已上岗。截至目前,威海南海新区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128人,占未脱贫总数的26%,将全部通过技能培训、提供公益岗位等措施就业,确保彻底脱贫。
  集约社会力量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脱贫路上,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威海南海新区精准扶贫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威海南海新区动员起全区力量,形成合力,打好攻坚脱贫战。
  “有了这笔爱心款,让我以后的住院治疗和生活有了保障。”威海南海新区小观镇万家庄的杨振英从南海爱心基金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2万元的爱心救助款后激动地说。去年“扶贫日”,南海爱心基金会为两户困难家庭送去爱心救助款4万元,使两个备受病痛煎熬并因此背负巨额债务的家庭得到及时救助。
  为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2015年5月,新区内企业家自发捐款成立威海南海爱心基金会,目前有47家爱心企业参与,基金总额达9000多万元,是威海市首支非公募基金,也是我省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之一。部分资金用于爱心事业,重点对贫困人口及弱势群体长期帮扶。
  自成立以来,威海南海爱心基金会救助因病因灾致贫家庭。在群众中,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很多家庭因病因灾突然致贫。南海爱心基金会将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统计摸底、走访调查,分年初、年中、年底三次集中救助。对全区低保人员、五保户、孤儿、优抚人员、临时救助人群、贫困学生等,南海爱心基金会重点关注,集中救助。此外,还支持威海南海新区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威海南海新区对区内困难群众逐个扫描,有劳动能力的对其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帮其安置合适工作,对超过70岁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则采用低保“兜底”和产业项目分红等方式,做到发展路上不掉一个贫困户。
  截止目前,威海南海爱心基金会已发放各类爱心救助款1500万元。
  与此同时,威海南海新区积极牵线优质企业包扶贫困村。包扶企业山东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用人上向帮扶的寨西村倾斜,优先录用该村村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到企业务工。威海福地传奇有限公司帮扶于家庄村解决生产运输用车难题,同时帮助修缮道路、沟渠、塘坝等。帮扶企业在医疗援助、资金扶持、信息提供、技术推广等方面也都予以贫困村力所能及的帮助,形成全社会众志成城抓扶贫的发展合力。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www.whnh.gov.cn/art/2017/1/4/art_45682_1159176.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