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藻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康慧宇 等 智汇海洋   发布时间:2018-09-26 16:50:35 

QQ截图20180926164747.jpg

作者:康慧宇1,杨正勇2,张智一3 (1.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中国水产养殖经济研究中心; 3.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 文章从生产、加工和贸易等方面分析我国海藻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总结产业发展特点,主要包括:海藻苗种品种较少,产量和质量受环境影响大;海藻产品逐渐得到公众认可,产业价值链有所延伸;海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海藻育种体系、重点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以及积极开展宣传推广的产业发展建议。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藻类在人类饮食结构中也是重要环节。我国对海藻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收录的101种海洋药物中就包含藻类;曾呈奎等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我国经济藻类有54种;近年来相关报道表明我国经济藻类有100余种。目前我国是全球海藻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带动苗种、加工和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 我国海藻产业及其发展特点
我国大部分海藻的生产依靠人工养殖,其中海带是最早养殖的品种。20世纪50年代,我国海带养殖技术的突破促进相关产业升级,首次掀起养殖浪潮,也直接推动紫菜等其他海藻养殖产业的发展。

1.1 海藻的生产
1.1.1 苗种产量

目前我国海藻苗种生产的主要品种为海带和紫菜。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5—2011年海带苗种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有所降低),紫菜苗种产量逐年上升;2011年海带和紫菜的苗种产量呈两极分化;2015年海带和紫菜的苗种产量分别为336.87亿株和241.79亿贝壳,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的海带苗种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2%、26%和3%。

1.1.2 养殖产量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2—2014年我国海藻总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2002—2014年我国海藻总产量

 

 

QQ截图20180926164804.jpg

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14年我国海藻总产量在波动中增长,增长率约为53.16%;海藻总产量主要来自养殖,捕捞产量极低且从2008年开始下降。由于对自然生长的海藻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生产结构严重失衡。

1.1.3 品种构成

我国最主要的海藻养殖品种为海带,此外依次是江蓠、裙带菜、紫菜、羊栖菜、麒麟菜、浒苔和石花菜。根据《2016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5年我国海带养殖产量占海藻养殖产量的比重达67.55%,江蓠、裙带菜和紫菜分别占12.93%、9.21%和5.55%,这4个品种共占95.24%。由于浒苔和石花菜的产量极小,相关数据统计还不完善。

1.1.4 地区分布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海藻养殖主产区的养殖产量和面积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海藻养殖主产区的养殖产量和面积

 

QQ截图20180926164844.jpg

由表2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海藻养殖主产区的养殖面积约为130 564 h m2,除广东省外,其他地区的养殖面积均有所增加;浙江省的养殖面积增长尤其明显,其养殖产量增长率也较高;辽宁省和海南省的养殖面积有所增长,但养殖产量降低,可能是由于不利天气导致海藻大面积减产、剩余海藻受台风影响质量下降以及海水温度偏高。

1.2 海藻的加工和贸易
1.2.1 海藻加工

我国藻类尤其是海藻资源丰富,为海藻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我国海藻加工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生产碘、甘露醇和海藻酸钠。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国海藻加工技术得到较大提高,海藻加工业快速发展,许多海藻加工企业纷纷建立,已形成涵盖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系列层次的海藻食品工业。2014年我国海藻加工产量约108万t,其中约有95%来自福建省、山东省和辽宁省。随着我国对海藻的认识和研究逐渐深入,海藻加工产品将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近年来,我国海藻加工方式逐渐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但仍以粗加工为主。

1.2.2 海藻贸易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海藻生产国,随着海藻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海藻进出口贸易占比不断增加,尤以海带和紫菜为主。根据海关统计信息,从总体来看,我国海带贸易以出口为主,涉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地区为日本、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占历年出口总量的77%~87%,占出口总额的80%~90%。根据《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我国海藻进出口贸易品种主要包括“不适合供人类食用的海草及其他藻类”“干海带”“干江蓠”“干麒麟菜”“干紫菜”“海带”“干裙带菜”“其他麒麟菜”“其他江蓠”“其他裙带菜”“其他紫菜”“调味紫菜”“鲜紫菜”“未列名适合供人类食用的海草及其他藻类”“未列名制作或保藏的海草及其他藻类制品”“鲜裙带菜”“盐腌裙带菜”“盐腌海带”“马尾藻”和“发菜”;2014年我国海藻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约为6.97万t和4.27亿美元,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约为24.11万t和3.07亿美元。

我国海藻进出口贸易品种的侧重点不同。在食用海藻中,出口品种以调味紫菜、盐腌海带、盐腌裙带菜、干紫菜和海带为主,相关情况如表3所示。

食用海藻进口品种以干麒麟菜、调味紫菜、干江蓠和马尾藻为主,相关情况如表4所示。由于我国对干麒麟菜、干江蓠和马尾藻的开发利用不足,其净出口量和净出口额均为负值。

表3 2014年我国海藻出口贸易的主要品种

 

QQ截图20180926164902.jpg

表4 2014年我国海藻进口贸易的主要品种

 

QQ截图20180926164946.jpg

 

我国海藻出口品种主要是海带、裙带菜和紫菜:①2012—2014年海带的出口价一直高于进口价,2014年的进出口单价分别为4.77美元/kg和5.07美元/kg。②裙带菜的进出口价格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出口价也一直高于进口价;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进出口单价分别为0.27美元/kg和2.68美元/kg、0.30美元/kg和9.30美元/kg、0.32美元/kg和2.55美元/kg,价格相差较大;同时,由于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我国裙带菜贸易顺差显著,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③与海带和裙带菜相比,紫菜的进出口价格较高,自2012年起进口价明显高于出口价,且价格差距不断加大;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进出口单价分别为22.96美元/kg和20.94美元/kg、25.01美元/kg和20.39美元/kg、25.38美元/kg和20.33美元/kg。

此外,海藻的国内市场以食用产品即海带和紫菜为主。①2016—2017年我国海带主产区的平均批发价较平稳,其中江苏省下降28.30%、辽宁省上涨13.20%。②紫菜价格波动较大,2015年基本呈上涨趋势,上涨幅度达33.80%;2016年处于不稳定状态,总体下降13.80%,尤其在5-9月最低。

1.3 产业发展特点
(1)海藻苗种品种较少,产量和质量受环境影响大。由于海带和紫菜在生长速度上明显优于其他海藻养殖品种,其养殖比例超过80%;气候变化和水环境恶化影响苗种的正常生长,烂苗情况较严重。

(2)海藻产品逐渐得到公众认可,产业价值链有所延伸。海藻营养丰富,除可食用外,在工业、农业、纺织和医药等方面都极具开发价值,得到公众的逐渐认可;海藻加工等相关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价值链有所延伸。

(3)海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2002—2014年我国海藻的出口单价有所提高;进口量、进口额和进口单价的增长速度较快,但净出口量和净出口额仍较高;从印花涂料中的海藻胶到果糖中的功能糖醇,从面膜到敷料等美容医疗材料,我国海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2 产业发展建议
2.1 建立海藻育种体系
海藻常年的繁育不仅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培育优质和高产的养殖品种,而且要广泛和深入研究常规环境条件下的育种技术,尤其是应对自然气候异常变化的育种技术,以满足养殖生产苗种的供应需求,建立现代化、工业化和规模化的海藻育种体系是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积极融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控制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推动我国海藻苗种繁育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2 重点研发精深加工产品
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业价值链,实现对海藻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科研力度,鼓励相关科研机构系统研究海藻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和分离技术;组织和鼓励相关企业对海藻现代化加工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研发优势,全面提高海藻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改进养殖方法和加工技术,开发附加值较高的海藻精深加工产品,在品质和规格上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优化海藻食品产业结构,逐步改变目前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鼓励和重点支持海藻食品精深加工项目。

2.3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与海藻产业发达国家的管理部门、技术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和相关协会组织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逐渐将合作领域由技术交流和对接扩大至策划实施合作项目,引进、吸纳和应用先进的海藻加工技术,加速我国海藻产业化进程。

2.4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对于海藻新品种、新型海藻食品、新型海藻加工设备和新型海藻养殖方式的研发以及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市场调研、国际交流和技术引进等的经费,应给予优先安排;积极推进海藻的市场流通,延长产业链,重视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交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2.5 积极开展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宣传海藻文化、科普知识和特色产品,增强全社会对海藻产业和产品的认识;提高公众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环境。

 

来源:海洋开发与管理  参考文献略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TM0ODg5NQ==&mid=2247492039&idx=5&sn=f5eab490102d677c43799ebabce35000&chksm=e83cb4b7df4b3da1186b0fc1738289460bda39a352705ba1e633ab0347f9c74ae3b24480c0f1&mpshare=1&scene=1&srcid=0926MLB5MRjnYZKNn0SueYST#rd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