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十五载 奋力耕深蓝——“八八战略”引领下的浙江渔业新貌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8-09 10:09:18 

■ 本报记者 郭媛媛


  浙江是中国陆域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并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浙江的海域又十分广阔,是全国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省份。进入21世纪,建设海洋强省、发展绿色渔业,一直是浙江孜孜以求的目标。15年前,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全面总结了浙江经济发展的经验,系统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即“八八战略”。15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大力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了渔业生产质量与效益齐飞,渔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渔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迈出新步伐。


调整结构,发展方式华丽转身


  2003年,习近平在浙江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实施海陆联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也让浙江渔业在发展方式上重新调整。

  早在“十一五”时期,浙江渔业已经向现代渔业全面转变。在“十二五”期末,浙江省水产品总产量602万吨,渔民人均收入、渔业经济总产出都迎来了大幅增长。然而,按照《浙江省渔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不追求产量连续增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力争到“十三五”末期总产量控制在600万吨左右。

  要在水产品总产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扩大经济产出,增加渔民收入,唯一的途径就是提质增效,用渔业的高效益实现渔民的高收入。为此,浙江渔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淘汰低端产品,增加高端供应。经过持续努力,浙江渔业综合实力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截至2017年的数据显示,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2071.4亿元,渔业增加值达到617亿元。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42.5万吨,其中,国内海洋捕捞323.9万吨,淡水捕捞产量11.4万吨,海水养殖121.7万吨,淡水养殖110.7万吨,远洋渔业产量74.8万吨,主要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国内捕捞业、养殖业和远洋渔业占比分别为52∶36∶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态优先,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近年来,浙江渔业强调走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逐渐成为全国渔业绿色发展的标杆省。

  渔业转型发展,需要规划先行。浙江省编制了现代生态渔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和产品结构,引导水产养殖业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浙江还将财政补助资金转向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浅海贝藻和离岸围网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等符合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设施,提升了养殖业转型发展条件、装备能力建设和生态循环技术水平。

  2016年以来,浙江涌现出不少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湖州市吴兴区就是第一批培育创建单位。2014年3月起,吴兴区对东林温室龟鳖养殖业进行了彻底整治,温室养殖废气排放量逐渐下降为零,东林镇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此外,该镇以温室龟鳖整治带动产业转型,现已培育农业转产示范户30家,推广茭白套养湖虾、茭白套养泥鳅等生态高效农业模式。

  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不胜枚举。近年来,浙江省着力推进“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平安渔业示范县”三大培育创建活动,推动海洋与渔业转型发展、推进国家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全面落地,形成了一套海洋与渔业开发开放的“浙江经验”。


综合治理,加强保护渔业资源


  海洋休渔制度是我国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制度。自1995年以来,休渔制度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渔民的热烈欢迎。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在全国率先启动。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共取缔“三无”渔船15000多艘,清缴违禁渔具68万多顶,查处各类涉渔违法案件上万起。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发力,加大海洋渔业资源特别是幼鱼资源的保护,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此外,浙江还全面实施以入海排污口整治为主的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完成近岸海域344个站位季度水质监测、“三湾一港”166个站位月度水质监测、47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月度监测。据科研部门监测和渔民群众反映,鲳鱼、带鱼等资源量明显增加,并形成稳定渔汛。

  从过度捕捞、粗放养殖到耕海牧渔、增殖放流,是渔业生产方式向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转变,更是我国现代渔业转型升级迈出的重要一步。建设海洋牧场,已经成为发展现代渔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

  近年,浙江省逐步加大了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投入,出台大量政策给予扶持。浙江省委省政府发文《关于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6个海洋牧场,累计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00亿尾(粒)”。此外,自马鞍列岛、中街山列岛和渔山列岛成为浙江省入围的首批2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后,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的《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人工鱼礁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将南麂列岛、大陈、洞头海洋牧场也列入十三五规划,逐步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


转产升级,精心培育新型产业


  在浙江,海洋捕捞渔业既是地方经济重点产业,也是沿海渔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2001年,浙江出台相关政策,启动减船转产。随后,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的休闲渔业方兴未艾。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花园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部署,休闲渔业正成为浙江渔业转型升级、渔村转美变富、渔民转产增收的新增长点。

  据统计,2017年,浙江拥有各类休闲渔业经营主体2406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休闲渔船786艘,休闲基地面积达28万亩,人文景观景点467个,专业礁(船)钓项目2269个,休闲渔业总产出24.3亿元,接待游客人数1233.3万人,创建国家和省级休闲渔业知名品牌202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引导各地充分发挥海岛、渔港、渔村等自然资源优势和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结合实施休闲渔船发展规划,推进整岛、整村规划,满足游客“吃渔家饭、住渔家屋、干渔家活、享渔家乐”的消费需求,着力打造休闲渔业新业态、丰富休闲旅游项目,建成了一批渔味浓厚、渔文化丰富、渔旅结合的最美(特色)渔村。

  与此同时,浙江还出台《浙江省休闲渔业船舶管理若干规定》《浙江省休闲渔业船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使用体验式拖网渔具的休闲渔船过渡期管理办法》等3个配套文件,解决休闲渔船发展过程中行业管理滞后、安全隐患频发、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休闲渔船管理,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浙江是中国远洋渔业创始省份之一。经过30多年摸索与实践,远洋渔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浙江的优势产业。2017年全省远洋渔业产量49.5万吨,捕捞产值60.3亿元,其中鱿钓业产量32.8万吨,产值36.1亿元,分别占全国鱿钓产量、产值的三分之二,稳居全国首位。拥有远洋渔船661艘,从事远洋渔业渔民1.7万余名,远洋渔船数、远洋产量和产值均占全国四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渔业的三产融合也形成了风起潮涌之势,海上一线保鲜、休闲渔业、水产电商等新业态势头强劲。


完善设施,发挥渔港功能作用


  浙江既是渔业大省,也是台风、风暴潮等海洋自然灾害多发区,渔港建设对于提升沿海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10年来,浙江全面实施了“十一五”“十二五”标准渔港的建设。根据2016年渔港普查数据,浙江共有渔港208个,其中中心渔港10个,一级渔港18个,二级渔港35个,三级渔港43个,等级以下渔港102个。同时,渔港设施逐步完善,大大强化了渔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大幅度提升渔港的安全标准,给渔船和渔民建造一个安全的“家”,真正解决渔民民生问题。

  渔港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渔区水产品交易流通、冷藏加工、生产补给、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为渔民从事渔业加工、流通和服务创造了条件和就业机会。浙江定海西码头中心渔港、宁波石浦渔港、温岭中心渔港及洞头中心渔港等渔港的产业迅速集聚,已成为建设现代渔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区的重要载体,带动了沿海重要渔区经济的发展。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渔业发展方式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得到全面彰显。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优化渔业资源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研发新技术,有效解决渔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开辟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高产高效型渔业发展新路径。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809/74888.shtml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