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深圳如何化解海洋环保压力——解析《2017年深圳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5-15 15:26:41 

■本报记者 赵婧


  近日,《2017年深圳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公报》显示2017年深圳市海水水质仍然维持“东优西劣”的分布格局,但比2016年总体有所好转。深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治理入海污染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座城市的海洋环保工作者们,又是如何防治入海污染的?


“东优西劣”背后的原因

  近5年,深圳海域海水质量状况一直呈现“东优西劣”的特点,东部海域水质状况明显优于西部。按照2017年《公报》,深圳市海水水质状况这一分布格局依然未变。

  2017年,深圳第一、二类海水水质均分布在东部的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占深圳市海域总面积的39.8%;劣四类海水水质主要集中在西部的珠江口和深圳湾海域,占深圳市海域总面积的53.3%。

  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周凯说,深圳海域水质“东优西劣”,是由深圳海域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深圳市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由“三湾一口”,即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和珠江口组成。东部海域盐度较高,没有大的地表径流流入,污染物入海量较少,加上属于外海特性,水质相对较好;而西部海域位于珠江入海口,沿岸有许多大小河流入海,污染物入海量较大,属于典型的河口海域,海水中营养盐含量较高,水质较差。

  据介绍,深圳西部是各种产业的聚集区,如蛇口港等早年就在西部布局。虽然随着深圳产业的升级转型,工业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减少,但西部是深圳人口分布密集,约20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都在西部海域排放,这成为深圳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源。而东部则以山脉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企业相对较少,人口密度低,对海域污染影响较小。

  根据监测结果,《公报》公布了2017年3月、5月、8月、10月深圳海域各类水质海域面积及其比例。监测结果表明,与2016年同期相比,深圳海域水质总体有所好转。

  3月,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增加了197平方公里,占深圳市海域总面积的17.2%;10月,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减少了200平方公里,占深圳市海域总面积的17.5%。5月和8月海水水质环境无明显变化。

  周凯说,东部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深圳将东部作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其中东部大鹏新区是唯一不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新区。然而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深圳东部人类活动日益增多,尤其是旅游业的兴起,给东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大鹏新区近年来不断加强管网建设力度,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直接排海,再加上东部海域海水自净能力较强,水质一直保持较好状态。”周凯说。

  在深圳,此前雨污分流不彻底,有许多污水通过雨水管直排河海。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雨污分流和排水管网的改造升级。但是,地面建筑已经饱和,交通压力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行雨污分流,全面改造城市复杂的地下管网,必然要面临征地等各种问题。雨污分流建设工程难度大,进度往往低于预期就不难理解。

  周凯说,从监测指标上看,深圳海水水质有部分变化,氮、磷含量有所降低,重金属指标处于波动阶段,总体符合水质要求。“这几年深圳在截污上做了大量工作,能在西部海水纳污已经没有容量的情况下,保持海水不恶化的趋势已相当不易。”


抓点源污染强化监测力度

  2017年,深圳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力度有所加强,启动了对全市20个主要入海排污口的在线监测。周凯说:“这20个站点的入海污染量占全市污染物入海量的80%以上。通过在线监测,可以基本了解陆源污染对海洋污染的贡献率。”

  近年来,深圳市在近岸海域建立了15套海洋环境浮标、8套波浪浮标、1个陆源污染在线监测岸基站、4套志愿船观测设备、5套地波雷达站和40个高清视频监控点的海洋立体监测网,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和灾害预警、环境突发事件调查监测、海洋监督执法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东部水质好,但赤潮发生率高。2017年,深圳加强了对赤潮的监测力度。在养殖户中加强宣传,开通了举报系统,并建立了应急机制。

  大梅沙、小梅沙是深圳重要的海滩和旅游景点。《公报》显示,2017年大、小梅沙海水浴场水质状况年度综合评价均为良,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比例分别为66%、82%,不适宜游泳的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比例分别为36%和20%,主要原因是水质较差、天气状况不佳。

  2017年4月1日~10月31日,深圳市海洋局对大梅沙、小梅沙海水浴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连续191天的监测、预报,每天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浴场的水质状况及未来3天的健康指数、游泳适宜度及最佳游泳时段等信息。


完善规划体系建设

  治理海洋环境污染,既需要点上发力,也需要面上布局。

  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赋予了深圳新的使命。

  在近期编制的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深圳强调“海域+陆域”的全域空间资源整合理念,从规划层面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目前,深圳完成《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规划以海洋环境容量为约束建立倒逼机制,推动陆源污染源头减排,逐步建立海陆协同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并建立目标指标体系,提出基于环境容量的入海污染总量控制和分区管理要求。

  今年年初,深圳市海洋局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海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力求以海陆统筹的视角,为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深圳市海洋局正积极加快该条例的出台。

  同步推进的规划编制还包括《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计划基于深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从“绿色生态、活力共享、功能提升、区域联动”4方面推进创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



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515/73310.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