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鱼陷赔钱怪圈:渔民出海一次亏千元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8-02-18 15:10:56 

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对鱼类的生长进行很好地保护,我国每年都要对海洋渔业进行休渔。我国山东的胶东半岛海域,每年从6月初到8月底,就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经过3个月的休渔季后,9月初,胶东半岛正式开海捕鱼。世世代代依靠海洋渔业生存的渔民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过,海洋渔业资源逐年下降的现实,也让他们对出海捕捞多了份担心。

  记者上渔船体验出海 渔业资源减少渔民赔钱捕鱼

  每天清晨是渔船集中返港的时间,也是码头最为繁忙的时候,一大早老渔民于德信便站在码头上,迎接他出海归来的渔船。于德信是个地地道道的渔民,一辈子以捕鱼为生,在当地是个响当当的老船长。

  5年前,于德信拿出了毕生积蓄攒下来的70万元,跟信用社再贷了300万,一次性买了两艘110千瓦的渔船,在当时轰动一时,他也成为了当地为数不多一家同时拥有两条渔船的渔民。

  刚开始那几年,海洋渔业资源好,鱼又多,捕鱼很赚钱,每个月除去3万元的贷款利息,还能有不错的盈利,一年下来能还掉20多万的本金。按这个速度,于德信再苦几年就能还清贷款了。但是没想到,近几年海洋渔业资源迅速减少,整个儿打乱了他的计划。因为收入大幅下降,两艘船常常入不敷出。别说还本金,有时候就连偿还利息都成了难题。

  于德信的女婿孙中国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这4万多斤鱼里大部分都是这种小鱼,由于个头太小无法当做经济鱼销售,只好买给饲料厂做配料,每斤只能卖到0.5元。4万斤鱼,也就收入2 万多元。能买上价的就是鲅鱼,价格从去年每斤2元多涨到今年的4元多,涨了近一倍。价格是涨了,可鱼却比往年少了许多。

  孙中国这一趟5天总共能收入4万元。可这一趟出海,仅油费这一项就花了3万9千元,再加上200吨冰4000元,成本就要4万3千元,这还没算工人的工资钱。

  孙中国:现在都是硬扛着,不扛着怎么办。工人放回家了,过一年再找工人找不着了,赔钱也得扛。

  出海捕鱼是件非常辛苦的活儿,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人少船多是个普遍现象,为了防止捕鱼季招不到船员,渔船老板在年初就与船员签订了合同。每年支付4到8万元不等的工资。孙中国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们今年雇佣了12名船员,一年工资就要78万。像他家这种情况在当地并不少见。但船是贷款买的,即便是不好干,他们也不敢停下来。

  9月是孙中国最忙的时候。从1号到11号,他带领船员连续出了两趟海。

  下午1点,雨停了天空放晴。吃过午饭后,孙中国和船员开始整理修补好的渔网,给渔船加冰,为渔船出港做好准备。为了真实了解老孙和船员们捕鱼的情况,记者一同踏上了老孙的渔船。

  下午4点15分,孙中国带着船员们踏上了今年开网捕鱼以来的第三次航行。海面碧波荡漾,夕阳从密布的乌云中透出了一片金光,照在了老孙出海的航道上。

  航行了大约2个小时,老孙招呼船员开始下了这次出海的第一网,老孙船上采用的是拖网,即两条渔船同时拖一张网,俗称为“双拖”,下网时,两船靠近,头船将曳纲另一端抛给跟船,跟船系在拖网环上。然后两船分开,头船依次放网,两船保持一致的速度齐头并进航行。

  下过网后,船员兼厨师的刘富涛,就开始忙着给大伙准备晚饭,由于在海上航行时间长,船上很少带叶菜,准备的大多是像茄子、洋葱、土豆之类比较容易存放的蔬菜。

  记者:我看你们吃的怎么都是小鱼呀?那些大鱼你们怎么不吃呀?

  船员:大鱼都要卖的。

  这些船员每天能打成千上万斤鱼,按理说吃一、两条鱼,应该很方便,但他们却不舍得吃。此时船员们在甲板吃饭,而老孙却独自一人在开船。孙中国今年39岁,在海上捕鱼已经17年了,他告诉记者以前海洋渔业资源好的时候,出海捕鱼是件很轻松的事儿,只要对洋流、对鱼群判断准,鱼肯定少不了。可是现在更多的是要碰运气,在他看来现在捕鱼跟赌博一样,把油钱、工人工资当成赌注,跑几十海里,一网撒下去能不能“赌赢”谁也说不好。

  晚上8点,孙中国通过观察捕鱼探测器发现,在这一海域捕捞的情况并不理想,他决定提前收网。

  晚上8点15分,老孙发出起网指令,全体船员都开始行动起来,他不断从驾驶室探出头,一边观察着船员的工作,一边不断调整船的位置。此时另一艘渔船将曳纲抛给老孙的渔船,船员们用紊车绞动起网,边拉边拽将网兜一样的渔网吊上船,整个收网过程用了近1个小时。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感觉怎么样?

  孙中国:感觉比我预想的强一点,我预想的是一千斤,现在差不多能有两千多斤。

  捞起的这网鱼,大部分是小鱼,其中有一百多斤鲅鱼。老孙告诉记者这一网不赔钱,两个船拖了两个小时油钱一千多元,这些鱼能把油钱挣回来。

  孙中国:就可以保油钱,没有利润。工人工资不用提了,这是摆到眼前的事实。

  船员将刚捕捞上来的鱼,快速分拣好后,便开始整理渔网,收拾甲板。老孙见第一网捕捞量不错,觉着这片海域资源还行。于是决定让同行的另一条渔船也马上下网,晚上9点钟,老孙的船队下了第二网。

  下过网已经是晚上10点,记者顺着扶梯下到了位于甲板下方船员休息室。

  记者李雪峰:这里的面积大概就是三到四平方米的位置里面,就使用这样的木板隔成了一间一间的休息室,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间的休息室这个宽度也就是三四十公分的样子,这里面的噪音非常之大,因为紧邻着发动机的机舱室,尽管是这样这么吵的环境下,忙碌一天的船员们在这里面已经酣然入睡了。

  船员休息室紧挨着发动机舱,里面不光噪音大,而且闷热。常人一般很难忍受。可能是太累了,船员们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下却睡的很香。

  因为上一网捞的不错,超出了老孙的预期,所以老孙决定赌一把大的将这一网拖到天亮。从10号凌晨到11号晚上11点,算起来老孙已经36个小时没有合眼了。此时他也真有点扛不住了。

  孙中国:现在应该说盯不住了,现在已经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了,熬到最后了。铁人也不行24小时不睡觉,这帮人的经历,太遭罪了。

  根据渔网在海里的形态,老孙信心满满认为这网鱼应该不错。但当渔网全都出水后,令他大失所望,拖了一个晚上才打上来4000多斤鱼,跟昨晚拖2个小时的结果一样,而且这次鲅鱼更少得可怜,只有五六十斤。

  这网鱼老孙赌输了,赔了几千元,但经济上的压力迫使他,还要继续干下去,不能停,也不敢停,因为未来的日子他们还要继续。

  渔家乐吃海鲜 发展牡蛎养殖 乳山市传统捕捞业转型有高招

  每天傍晚是乳山南泓渔港最繁忙的时候,出海了一天的渔船,在这个时候都纷纷返港,鱼贩和附近的居民都会到这里采购海鲜,下午5点多家住南泓南村的渔民宋吉福,也驾船归来了。

  记者:今天收获怎么样?

  渔船老板宋吉福:不好,什么都没有。

  宋吉福凌晨3点钟便出海,到下午5点钟回来,出海十几个小时只打了几十斤皮皮虾,少量的小章鱼和几只螃蟹。

  记者:你今天打这么多,能赚多少钱这一趟?

  宋吉福:不够费用的,不够油钱的。雇两个伙计,一天得六百,这些一共能卖六百块钱。

  宋吉福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主要是在近海捕捞,这两年同样面临着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的困境,虽说捕鱼收入减少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家的生活。

  宋吉福:能补贴家用,家里的妇女干,够花的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能让家里妇女积极参与还能赚钱呢?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宋吉福家里来寻找答案,刚一进院子,便见到了一群游客正在围着一盆螃蟹拍照。

  游客:你看看,夹断了。哇,太有劲了。

  这位正在屋里忙着做饭的大姐,就是宋吉福的老伴陈素娜,陈大姐今年54岁,是个土生土长的渔民,2010年她所在的南泓南村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打算在村里开办渔家乐,平日靠在外打零工的陈大姐,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去报名,他们家成为了村里第一批渔家乐会员家庭。

  陈素娜: 7、8、9月是旺季,这个季节的游客多一点,特别是孩子放假了,领着孩子出来,到这儿看看大海,看看渔船,到这个地方来。

  村里将渔家乐家庭实行公司化的“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宣传、统一接待登记、统一接待价格、统一菜谱、统一结算”。这样保护了游客和渔家乐会员家庭的双方面利益,这一模式推出后,得到了游客的认同和渔家乐会员家庭的拥护。

  临近中午的时候,一桌丰盛的海鲜农家饭便做好了,游客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海鲜,院子里欢声笑语。物美价廉是南泓南村渔家乐的最大特点,因此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通过开办渔家乐过上了幸福生活的远不止宋吉福一家。李娟是10年前从河南老家嫁到南泓南村的。当时渔民们的生活状态,到现在她还记忆犹新。

  渔家乐经营者李娟:那时候就指着出海,封海了什么事没有了,男的打麻将,打完麻将喝酒,

  通过开办渔家乐,几年的功夫李娟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李娟:全部都翻新,都是新房,原来的房子哪有这么高,没有这么高,也没有这么亮,也没有装修这么豪华。

  如何让渔民转变观念,发展带动更多渔民参与渔家乐经营,一直是村委会工作的重点,要让参与渔家乐的渔民获得利益,尝到甜头,一直是村党支部书记宋合光的工作思路。

  乳山市海阳所镇南泓南村党支部书记宋合光:经济收入他们看到了,也体会到了,所以他们逐步地由原来的不认识,现在重新认识到发展渔家乐都想干这项工作。

  在南泓南村大力发展的渔家乐打造休闲渔业的同时,乳山市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牡蛎养殖,将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打造海上粮仓。

  王志刚是个远近闻名的牡蛎养殖大户,养殖牡蛎已经15年了,养殖面积从最初的150亩发展到现如今7000亩。2014年王志刚成立了水产养殖合作社,带动全村50多户渔民参与养殖牡蛎,去年销售了1000多万斤,销售额达到了2000多万元。

  由于当地政府多年来重视海洋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护,拒绝发展有污染的项目,再加上乳山自然形成的避风港湾内,海水盐度适中,适合牡蛎生长的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养殖模拟野生牡蛎生长环境,乳山产出的牡蛎个头大、肥满、肉质紧实、口感好。为了扩大销量,给产品买个好价钱,去年王志刚开了网店,也做起了电商。

  乳山润丰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王志刚:价格应该是卖的附加值,比我们卖给哪个地方都高。

  网店的开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粗放的销售模式,原先统一销售给水产公司每斤只能卖到2、3元,现在通过网络销售最好的15厘米的牡蛎可以买到每斤20元,售价是原先的10倍。

  目前,乳山市像王志刚这样的牡蛎养殖户有一千余家,产业从业人员有1.2万人,牡蛎养殖面积达7万亩,牡蛎年产量28万吨,占乳山市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6%。拥有牡蛎加工企业6家,所生产的牡蛎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年创汇1500多万美元,总计年产值达14亿元。乳山已经成为了胶东半岛最大的养殖基地,也被誉为“中国北方牡蛎第一市”。

  乳山市副市长孙军:我们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品质,适度增加养殖面积,采取龙头企业 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从而使这一产业迅速升级。同样为了海产品的销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进商品,同时做活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这样使渔民既增产又增收。

  通过举办“乳山牡蛎品鲜季”,体验牡蛎烧烤美食、品鉴“乳山牡蛎菜品制作交流会”让更多人品尝和了解牡蛎,从而提升“乳山牡蛎”的知名度,带动牡蛎健康产业发展是乳山市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除此之外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发展休闲渔业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孙军:乳山市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近些年来我们也依托我们地区青岛、烟台、威海中心腹地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引导渔民发展休闲娱业,重点抓好渔家乐这一块农产品,我们组建的渔家乐经营公司,实行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共吸引328户渔民参互其中经营,这样我们通过浅海养殖休闲渔业,和远洋捕捞这三个主要途径,实现了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半小时观察:蔚蓝的海洋,蔚蓝的图景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检验着人与自然是否做到了良性互动。我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洋渔业的变化,正在告诉我们,宽广的海洋,并不能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海洋,需要我们加倍珍惜。乳山海洋生态环境良好,大部分海水为一类水质,这为海洋渔业尤其是近海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成为乳山人引以为傲的资本。面对逐年减少的资源,祖祖辈辈生长在海边、靠海为生的人,已经开始了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从过去原始的深海捕鱼,转型到现在的近海养殖。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 养殖户的经营模式,正在将渔业转型做大做强。科学用海,才会让人与海洋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