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评估工作完成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2-02 15:30:34 

■杨大会


  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海军第9艘濒海战斗舰“小石城”号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访问时,因为天气寒冷,水面结冰,被困在港内动弹不得。作为去年12月刚刚加入美国海军的新锐尖兵,首航期间便遭此“横祸”,确有出师不利之感。据说,“小石城”号服役时,还专门邀请牧师为它洗礼,祈祷它的服役顺风顺水。不过,啪啪打脸的事实证明牧师的祈祷并不管用。

  按照美国气象专家的推算,要到今年3月份航道才能恢复运行,这也意味着“小石城”号要在港内“趴窝”两个月之久。不过,舰上的美国大兵对此热烈欢迎,因为他们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在蒙特利尔休整,也算是从天而降的“福利”。

  “小石城”号是美国海军“自由级”濒海战斗舰,排水量3500多吨,在大舰当家的美国海军中属于“小个子”,主要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地区部署作战,是美国海军未来地区干涉和对陆攻击的新锐力量。它由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建造,采用了全电推进、模块化任务系统、隐身舰体等先进技术,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堡垒”。不过,面对极寒天气,生来“傲娇”的“小石城”号也被迫低下头颅。这是因为“小石城”号并非专门为寒区作战设计的舰艇,本身不具备破冰航行的能力。所以,它的被困既是遭遇恶劣天气的偶发事故,也是自身性能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此外,“小石城”号被困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近年来美国海军事故频发,去年就曾发生两起撞船事故,损失惨重。出于舰艇安全的考虑,被困的“小石城”号选择原地休整,并没有请求美国海军派遣其他舰船救援。

  事实上,性能再先进的军事装备,在大自然面前也是“弱不禁风”,甚至不堪一击。二战时期,装备精良的德军兵临莫斯科城,然而寒冷的天气却使德军的先进坦克和装甲车辆纷纷“趴窝”。1944年,台风“眼镜蛇”重创美国海军的10艘航母,击毁146架舰载机,造成3艘驱逐舰倾覆,辉煌的“战果”令当时的日本海军望尘莫及。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随即发生的海啸把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十几架F-2战斗机像玩具一样冲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不过,平心而论,先进的濒海战斗舰首航被困确实有点尴尬,但并不丢人。只要美国海军愿意,很快就可以派船救出“小石城”号。美国海军拥有的强大实力毋庸置疑,依然是傲视全球。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除了“看热闹”,更要研究“热闹”背后的门道,研究如何 日前,记者从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获悉,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的全国首次海岸侵蚀重点岸段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圆满完成。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砂质海岸侵蚀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广东和海南监测岸段,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监测岸段。海岸侵蚀造成土地损失,损毁房屋、道路、沿岸工程和旅游设施。

  海岸侵蚀是典型的缓发性海洋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泛、灾害效应缓释的特点,是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慢性病”。为了加强缓发性海洋灾害监测评估工作,近年来,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稳步推进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2015年,以辽东湾为试点,组织开展了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技术研究,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作为该项工作技术支撑单位,研究制定了《海岸侵蚀监测技术规程》和《海岸侵蚀灾害损失评估技术规程》,并培训了沿海地区技术人员。

  2016年,根据自然条件和工作基础,选择辽宁、山东、广东和海南4个沿海省作为试点,开展了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与4个试点省组成联合调查队伍共同进行实地调查,获取了海岸侵蚀监测和灾损的第一手资料,海岸侵蚀灾害损失首次纳入《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同时,通过试点也进一步验证并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

  2017年,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该项业务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重点省市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海岸侵蚀重点岸段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是国家海洋局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工作的完成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开展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其他缓发性海洋灾害的监测评估与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方正飞)......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2-02/47421.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