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上海将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再获提升
近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提出将积极探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明确,到2020年年底,初步形成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友好、海洋安全保障有力、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管理先进的海洋事业体系。
具体来说,上海“十三五”期间海洋发展将要实现:
1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左右(预期性指标),形成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按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科技兴海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和发展,深远海工程装备等方面关键技术有所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3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全市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12%(约束性指标),近岸海域水质趋于稳定,全市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质面积占比不低于14%(约束性指标)。
4
海洋预报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海洋观测预报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主要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系统业务化运行。
5
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逐步提升
海洋资源节约集约意识明显增强,海洋资源开发能力逐步提高。
6
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透明高效、依法管海”的市、区两级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海洋的四大发展重点和六项重点任务:
四大发展重点
突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顺应国际海洋产业发展大趋势,大力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海洋经济开发开放领域,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海洋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推动海洋科技协同创新,提升海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保护总体布局,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加强流域区域统筹协调,加大入海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海洋资源综合管控,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智慧低碳的宜居城市做出贡献。
突出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提升
加快推进海洋管理综合保障基地、大吨位船舶、海洋观测站网、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建设,推动海洋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上海海洋综合管理能力。
六项重点任务
△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着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
△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着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 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着力完善海洋安全体系
△ 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健全海洋管理体系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宣传四大保障措施。
(来源:中国海洋报 朱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