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前能掐会算季风活动

来源:金陵晚报   发布时间:2018-01-04 17:30:46 

宝船遗址公园。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张华摄


  不同于以往更多从人文历史角度研究郑和下西洋,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董昌明教授出版了专著《郑和下西洋中的海洋学》,从严谨的学术层面重演了郑和航行的风貌海况,并验证了郑和对航线与航行计划的精准把握。据了解,这也是世界首部从海洋学角度研究郑和下西洋的专著。

  计算季风: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六百多年前,郑和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驱动船队航行的?“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董昌明解释道,“郑和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的变化,为航行提供了动力。”

  为了验证郑和下西洋对海况风貌的准确把握,团队选取了历史资料较为充实、航线较为绵长的第六次航行进行史实重建,将途经的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区域、非洲沿海区域等分为23个框区,逐一分析论证了框区内的海气状况,原创性地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海上经历。

  为“重返明朝”分析千年间数据

  在研究过程中,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复原距今久远的明朝的海洋状况是一个难题。经过多次的讨论与尝试,团队利用气候态数据资料进行模式推演,分析了区域海洋地貌、海洋温度、盐度、潮汐以及大环境海洋环流、气候系统的影响作用,最终实现了郑和航行的风貌海况重演。

  研究人员还创造性地以小冰期为背景对郑和下西洋进行了分析。小冰期指从近1000年以来在暖气之间的寒冷期,由于其大部分时间与我国历史上的明清两代时间结合,所以我国又称其为“明清小冰期”。“虽然对小冰期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但是前人有研究认为1400年前后我国就开始进入寒冷时期,所以我们认为小冰期对郑和下西洋产生了影响。”董昌明说。

  研究人员利用过去1200年间的气温数据,对每一年的温度进行滑动平均,采取局部回归的稳健形式,做出了全球异常气温变化情况图。可以看出,在1400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温度降低的变化。“说明在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段里,气候条件确实较差,航行条件十分艰苦。”董昌明解释,同时郑和选择沿岸航行而非穿越大洋,除受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外,推测也可能和海温较低有关。

  海量考证历史资料

  写作这样一本需要厚重历史学底蕴的书籍,对于一个完全理学背景的年轻团队而言可谓“头昏眼花”。对于海量的史学资料不熟悉、对需考证内容不明确等问题给团队带来不小的困扰。

  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记载散落丢失较多,不易修编。在阅读《明史》《西洋番国志》《星槎胜览》等古文书籍的时候,编写团队纷纷大呼“想念公式”,“我现在练就了一项‘火眼金睛’绝活,就是能最快速地在地球科学文献中检索到文言文关键词。”团队成员余洋说。

  团队分组分地区,在江苏省、福建省等现存有郑和下西洋遗迹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他们考证郑和留下的碑文,登上复原宝船的甲板;顶着炎炎烈日,拜谒牛首山的郑和衣冠冢;冒着瓢泼大雨,走进郑和祈福的天妃宫,一群理科生们以一种看似“笨拙”和“费劲”的方法,试图将历史一板一眼地还原。

  “我在看美国教授《海洋科学导论》时,教材中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只字未提,因此回国后,我就下决心要编写这本书。”董昌明说,“我们应该让全世界知道,中华民族拥有灿若星辰的技术和深藏若虚的品格,希望《郑和下西洋中的海洋学》一书成为612年间中国海洋梦浓缩的剪影。”......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wenhua/history/2018-01-04/46700.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