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采样作业现场
本报讯 近日,中国大洋47航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北太平洋监测新兴污染物海洋微塑料,完成了海洋微塑料及相关领域的样品采集。
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近2万海里的航程中,采集了47个站位的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等不同介质的75份微塑料样品。此外,还完成了29个站位大气样品采集工作,获取了54份总悬浮颗粒物和雨水样品。
现有研究显示,受大尺度大气和大洋环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后会向大洋中央积聚,在亚热带环流区形成漂浮塑料垃圾聚集区。依据现有资料,全球海洋范围内存在5大漂浮塑料垃圾聚集区。其中,北太平洋是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热点”区域。目前,国际上对太平洋海域的微塑料研究主要聚焦在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数据十分匮乏。
据悉,本航次覆盖了现有研究“空白区域”,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北太平洋微塑料分布特征,密切跟踪了全球海洋热点和前沿问题。
下一步,工作人员将完成样品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明确其丰度、组成和空间分布,评估北太平洋海洋微塑料的污染状况。
(徐广鹏)......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1214/70790.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