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8-09 15:39:15 

■ 张杰


  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这是2014年6月国务院在对新区批复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三年多来,新区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定向发力,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3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达到2871亿元,在目前国家级新区中位列第三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6%,达到223亿元,成为全省唯一过200亿元的县市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8%提高到30.2%。纵向来说,海洋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新区的优势产业。但横向对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区,需要准确把握海洋经济范畴,找准海洋经济发展的短板和制约因素,科学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的蓝图,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细化落实,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准确把握海洋经济范畴


  要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要对海洋经济有科学、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根据全国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印发的《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总体方案》《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活动;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

  海洋及相关产业共包括海洋产业、海洋相关产业2个类别,34个大类,128个中类,416个小类,其中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研究、海洋管理、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减灾服务、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等24个大类,海洋相关产业包括海洋农林业、涉海设备制造、海洋仪器制造、涉海产品再加工、涉海原材料制造、海洋新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海洋产品批发、海洋产品零售、涉海服务等10个大类。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2017年5月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调整优化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及化工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拓展提升海洋旅游业、航运服务业、海洋文化产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海洋新兴产业。

  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如海洋渔业分为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等3小类,海洋船舶工业分为海洋船舶制造、海洋固定及浮动装置制造等2小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分为海洋矿产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等4小类,海洋化工业分为盐化工产品制造、海洋石油化工、海藻化工、其他海洋化工产品制造等4小类。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分为海洋药品制造、海洋保健营养品制造、海洋生物制品制造等3小类。


科学认识区内海洋产业现状


  根据上述产业分类标准,新区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11大类。其中,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6大类为新区传统海洋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旅游业等5大类为新区近年来兴起的海洋新产业。

  近年来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完整统一的海洋产业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从新区海洋产业的范围及来看,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至少有发改、工信、科技、交通、海洋与渔业、蓝办、统计等相关部门,但各部门在分工负责行业管理的同时,并未形成合力,没有做到对全区海洋产业的全覆盖、无缝隙管理、服务,造成了海洋产业碎片式管理、服务的局面,都有职责,但又群龙无首,从根本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二是各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新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核双港”作用日益突显,而海洋船舶工业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订单不足、产能受到严重抑制,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发展总体处于萎缩态势,海水利用业虽属朝阳产业,但也面临技术储备不足、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产业发展缓慢。

  三是海洋产业人才需求面临较大缺口。虽然青岛有很多的海洋科研院所,也有很多院校毕业生到新区就业,但总体数量少、科技成果少、转化效率低,新区也没有国字号研究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海洋科技研发平台,造成海洋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不牢、不强,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有关建议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海洋产业管理服务平台。由新区有关部门牵头,发改、工信、科技、交通、海洋与渔业、蓝办、统计等相关部门参与,根据新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家行政管理改革实际,尽快建立起新区海洋产业管理服务平台,将涉及“海洋经济”的事权集中统一起来,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涉及海洋经济发展的职责,既各司其职又协作配合,形成“一个拳头”,对全区海洋经济实施无缝隙、无重复管理、服务,解决“散”的问题。

  二是迅速开展新区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2014年1月以来,全国第一次海洋经济调查工作启动,调查范围为所有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的涉海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渔民,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生产能力、对外贸易、能源消耗、科技活动等,以及海洋工程项目、围填海规模、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节能减排、海洋科技创新、涉海企业融资、临海开发区、海岛海洋经济等。近期,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这标志着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海洋经济调查主体工作全面启动。新区要以全区海洋产业管理服务平台为依托,尽早开展这项工作,做到全区海洋经济情况底子清、数据明。

  三是尽快制定实施全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依托青岛西海岸国家新区研究院,根据国家、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结合新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全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思路措施等,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托新区海洋产业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区海洋产业发展实施调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新区海洋经济实现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国家赋予新区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系青岛市黄岛区海洋与渔业局)......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809/68486.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