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减船·转型——“史上最严”休渔制度后的新闻观察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7-31 15:17:11 

   农业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我国海洋捕捞强度较往年明显降低,产量同比减少18%。今年,我国实行了“史上最严”的休渔制度,此前最早的休渔时间为6月1日,今年则提前了1个月。根据调整后的休渔制度,各类作业方式的休渔时间均有所延长,以前最短休渔期为两个月,今年则为3个月,休渔作业的类型也有所增加。今年渔业产量增速也明显放缓,前6个月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58%,增速下降2.45个百分点。

  在执行新的休渔制度的过程中,沿海各地一方面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一方面采取措施,压缩渔船数量和捕捞产能,促进渔民转产就业,取得了明显效果。

■本报记者 金昶


  ▶ 出台新政加强渔业资源管理

  我国自1995年起在管辖海域全面实施休渔制度,这是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农业部对休渔制度进行了第14次调整,统一和扩大了休渔类型,首次将南海的单层刺网纳入休渔范围,即在我国北纬12度以北的四大海区,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均要休渔,首次要求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同步休渔。休渔开始时间前移半个月到1个月,总休渔时间普遍延长一个月,各类作业方式休渔时间均有所延长。

  同时,农业部与11个沿海省(区、市)签订“十三五”渔船管理“双控”和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责任书,限定到2020年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功率数和海洋捕捞总产量控制数。农业部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中明确,到2020年全国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

  农业部要求沿海省份加强捕捞总量额度分配和生产监测,加强幼鱼保护以减少低效负效产出,健全完善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特别是执行好新的休渔制度。同时探索渔业资源管理新模式,开展试点限额捕捞。

  据了解,我国将以“三步走”战略实现限额捕捞管理,即到2020年将海洋捕捞渔获物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内,

  相应减少部分渔船,并开展资源调查评估和限额捕捞试点。再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海洋捕捞产量控制在800万吨以内,并继续减少渔船数量,扩大限额捕捞试点。第三步是按照资源可再生能力,全面实行限额捕捞。

  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一渔业生产大国、水产品贸易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渔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部2016年底印发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强调,“十三五”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 休渔期严打非法捕捞

  为执行好新的休渔制度,沿海各地采取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捕捞。

  休渔期间,浙江省开展了三战行动,即“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禁用渔具剿灭战”,在全省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宁波市为例,开展“三战”行动以来,各部门共派出执法船艇476艘次,检查渔船1637艘,清缴禁用渔具25697顶(张),没收违规渔具351顶(张)、违禁渔获物8356公斤、涉渔“三无”船舶65艘,立案查处223起,移送司法机关20起,移送涉案人员98人,有力地打击了海上非法捕捞行为,有效维护了海上生产秩序。

  进入休渔期以来,大连市海陆联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出海偷捕和非法运输渔品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共查扣涉嫌违规渔船496艘,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持续有力震慑。为确保休渔工作落到实处,大连

  市把港口管理作为休渔管理第一道防线,建立值班制度,每日检查渔船停港及动态情况,重点监管大功率渔船,逐条落实停靠地点、渔船联系人、管理责任人,并依托港口远程视频监控、定位终端和自动识别避碰终端等科技手段,严禁擅自转移停泊地点和加载冰、油等渔需物资。休渔期间查获的违规渔船,一律集中扣港处理,严格执行“海查陆处”有关规定,不得在海上处罚后放行。对收购、销售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捕捞的渔获物的行为,同样予以严惩。

  今年4月,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组织了东海区海洋休渔联合执法行动,30艘舰船参与了行动。东海分局和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的渔政海监部门及省海警部门建立的联合执法勤务行动协作机制,发现违法行为较重的渔船,先由地方渔政部门实施扣押,然后经东海分局对案件材料会审后实施处罚。如遇暴力抗法,涉嫌刑事犯罪等案件,则移交海警立案查处。


▶ 积极推动减船转型

  在严格执行休渔制度,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各地积极采取措施,裁减渔船数量,帮助渔民转产就业。

  近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印发《福建省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省将压减国内海洋捕捞机动渔船3291艘,功率226082千瓦,逐步实现海洋捕捞强度与资源可捕量相适应。到2020年,全省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控制数为153.1194万吨,与2016年底相比,需压减50.7417万吨。

  同时,福建还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力度,全方位推进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厦门市同安区,22个农民转产增收项目取得良好效果。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农民增加年收入2.5亿元以上。据了解,同安区有针对性地对海域退养渔民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指导失业人员再就业,进而促进渔民转型。

  同安区22个转产增收项目中,丙洲80名退养渔民游艇驾照培训和前格村“五大发展”示范村2个项目已完成,13个项目已开工,禾沣、百利等现代农业园项目加速推进,预计分别于今年12月和明年2月底完成,莲花田园综合体、报恩寺片区休闲农业项目等7个项目正积极推进前期策划工作。

  江苏省最近下达“十三五”期间海洋捕捞渔船“双控”和海洋捕捞总产量控制指标。到2020年,全省压减海洋捕捞渔船845艘、功率73846千瓦,压减县(市、区)海洋涉渔乡镇船舶582艘、功率89760千瓦。

  连云港现有1726艘海洋捕捞渔船,功率数237297千瓦,渔船压减任务最重,5年需减船361艘;南通、盐城均需压减200多艘海洋捕捞渔船。省海洋与渔业局渔政处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底,全省5年减船转产任务须完成30%以上,今后每年须完成20%以上,最后一年全部完成。

  为保证渔船压减后的水产品供应,促进渔民转产就业,江苏省采取了相应举措,全省建成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7家、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97家,提升现代水产种业发展水平。“蟹池多品种混养”“工厂化养殖”“紫菜插杆式养殖”等新技术得到推广。

  在海南省儋州市,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以渔民自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在渔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减船补贴赎买方式,淘汰渔民报废渔船,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和船数,降低捕捞强度。同时,儋州市积极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带动养殖业、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

  通过一系列举措,将使海洋生态保护、渔业产业升级、沿海渔民转型等问题得以协调解决,从而推动我国海洋渔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731/68319.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