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能力建设规划(2016~2020年)》,旨在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指出,根据东莞市海岸带的狭长形态、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产业的布局,东莞市将在麻涌港区、泥洲岛、威远岛、新湾渔港和滨海湾新区沿岸及附近海域规划建设3个海洋综合观测监测基地,3个岸基自动观测站,4个浮标观测平台,组成“3+3+4”的海洋观测监测体系。
会议指出,这些观测站均布设在河流入海口、海洋自然保护区、沿海重点工程和重点渔港等灾害频发区域、海洋水文气象和环境质量代表点。
规划提出,“三基地、三站点、四浮标”的海洋综合观测监测体系,将为东莞市搭建完善的海洋立体监测网络,提高东莞市海洋灾害预测精准能力,实现在线多参数、实时的海洋环境监测,积极推进海洋观测、预报、减灾业务开展,为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和公众服务等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要认真衔接好国家、省海洋监测体系,注重构建监测平台的开放空间和功能,尽快实现海洋监测数据在市镇部门中的开放与应用。(岩东)......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720/681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