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买235元海鲜54元是水 袋子里1斤半虾半斤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5-31 16:46:27 

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为标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大批合作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势头。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形成了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随着这些合作项目的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们祝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挂云帆长风破浪,遂人愿万事皆顺。同时也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世界大范围互动,涉及多元文化和背景,出现争端在所难免。建设项目涉及领域宽广,不仅有投资、贸易,也有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难免会有争议、有纠纷。如何解决争端、消除争议、化解纠纷?有协商、调解、仲裁等各种方法,也必然需要司法这样的终端解决办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法律制度不统一,法律原则和理念之间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使得司法解决本身也有矛盾、有冲突。因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关于争议解决机制的沟通、司法政策的沟通,不可避免地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事实上,从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的两批案例看,一些争议和纠纷已经显现。考虑到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和推动者,各国必然更加关注中国法律制度特别是司法体制的运行情况。当此历史关口,我国司法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责任和使命,认真思考并潜心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遇到或是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积极回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方对法律问题的关切和需求,秉持大国司法理念,推动国际司法合作,平等保护各国诉讼参与人的正当权益,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大进展,真正做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进一步增强中国司法的自信


  做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首要的一条是进一步增强中国司法的自信。周强院长最近在谈到增强中国司法自信这一话题时说,我们的司法效率之高、司法裁决执行率之高、司法公开程度之高、司法大数据应用与智慧法院建设,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不仅是个人的可贵品质,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可贵品质。有自信才会有执着坚守、自觉践行。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观历史,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华文明有着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看当今,中国不依附霸权,不剥削弱小,能够让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中国人自信的底气。从政治与法律层面看,西方的三权分立及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政治与法律规则,都是以维护西方国家利益为标准的。中国与西方国家国情不同、发展基础不同、执政价值观不同,假若听任某些西方的所谓高论泛滥,危害的只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应该说,现在很多司法工作者是自信的,但也有些人不那么自信甚至很不自信。有些人言必称西方,奉西方说法为圭臬,拿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国的司法。也有人遇到涉外诉讼就胆怯,甚至要看别人的脸色。这种妄自菲薄,动摇的是中国司法工作者的精神支柱,消解的是中国司法工作者的精气神。我们的司法价值观和纠纷解决机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化解矛盾纠纷的智慧是中华千年司法文明史的重要部分,我们的调解机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东方文明之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坚定中国司法的自信呢?


  完善并有效推广中国法律价值体系


  做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最根本的是要在中国司法自信的基础上,完善并有效地推广中国法律的价值体系,从而提高中国法律体系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现实影响力。在世界日益全球化过程中,如何科学认识林林总总的世界法律体系,以便发现各自法律的特色,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的司法话语权,是各国法律工作者乃至政治家、政济学家、企业家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因为,法律乃是一种国家权力话语,司法话语经常成为现代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交往与交量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追根溯源,现代国际社会中许多重要的国际法、国际私法规则正是在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下形成的,体现的是西方价值观。从历史上看,世界上产生过五大法系,中华法系位列其中,其他还有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中华法系在历史上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近现代以来,中华法系虽然已经解体,但其中许多重要元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已经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中得以升华。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为更加广泛地塑造起中国法律实践的样本,为提高中国法律体系在世界法律话语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提升中国司法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中国司法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的司法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事务合作机会,打开了更多加强国际司法合作的窗口。我们所受理的案件可能具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属性,案件的当事人可能越来越多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适用的裁判规则也可能越来越不限于国内的司法规则,裁判结果的执行可能涉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我国发展需要、放眼国际需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开放的思维,全面了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依法行使司法管辖权,准确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提高运用国际规则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而以中国法律体系和价值观为依据,全面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有效地在国际政治、经济、法律规则中融入中国元素,为诉讼各方解决纠纷提供务实高效的“中国方案”。


  最高人民法院在研究和构建“一带一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正在努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成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中心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司法机构的交流,从制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若干意见到发布两批涉“一带一路”建设争议解决典型案例,从国际化司法人才培养到司法机构整体布局,都在力求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为落实这一总体部署,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杂志也将开设专栏,为繁荣“一带一路”建设司法问题研究搭建一流的智库交流平台。

买虾后未拆包装直接过秤的结果


  三刀宰你


  千万小心


  第一刀


  “黑袋装水”


  “里面有很多水,一上秤,刚好0.23公斤,近半斤水。”


  第二刀


  “偷梁换柱”


  “预先装了死虾,就放在秤边边,趁顾客不注意调包。”


  第三刀


  “横刀夺蟹”


  “咦,刚才我明明买的是3只,现在怎么变成4只了?”


  记者调查/


  不用黑袋子就不卖


  青石桥海鲜市场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每天都吸引着数以千计的顾客前去购买海鲜。在这个市场里,卖活虾的商家有60家左右。


  “一斤50元”“活虾便宜卖了”……昨日中午,青石桥海鲜市场内人声鼎沸,卖虾的商家们不停吆喝着,每有顾客到虾摊前,他们都热情地推销活虾。


  一斤活基围虾价格从45元到55元不等。了解了行情后,成都商报记者在门牌为“北1-10”的摊位前站了下来——这家的活基围虾价格最便宜,一斤40元。


  “称多少?”老板热情地问。“一斤多吧”。“都是活的”,老板右手用网熟练地在虾格里搂了一下,左手从墙上扯下一个大大的黑袋子,就想往里倒。


  “等下,沥下水。”记者制止了她。她笑笑,没有反对。沥完水后,记者提出用自己携带的普通塑料袋装,这次她表示反对。“那个不结实,虾很容易扎破,再说,不充氧气,虾一会儿就死了。大家买虾都是用的这个袋子。”成都商报记者只好无奈地接受了,因为此前记者在询问其他两家商家时,得到的也是这个回答——如果不用黑袋子就“不卖了”。


  装袋、充氧气、过秤,整个过程,记者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60元,给你刨了两块四的皮哦。”老板将虾递给记者。


  记者接过虾,在二楼找到了市场设立的公平秤,一称,0.76公斤,金额显示为60.80元,似乎没啥问题。


  随后,记者打开了黑袋子,将虾捞到自己携带的塑料袋里,又放上了公平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次显示的重量只有0.53公斤,金额为42.40元。记者查看黑色袋子才发现,里面有很多水,一上秤,刚好0.23公斤,近半斤水。


  更让人吃惊的是,两分钟前记者才挑选的活蹦乱跳的虾,已经全死了。“你肯定是被调包了。”一旁的两位市场清洁工几乎异口同声地对记者说,她们建议记者马上找市场管理人员。

倒出水,换了普通塑料袋后过秤的结果


  顾客遭遇/


  235元海鲜54元是水


  买到“注水”虾的,并非只有成都商报记者,市民马先生昨日也有着同样的遭遇。


  马先生的家就在青石桥海鲜市场附近,想着临近端午,想买些海鲜回去过个“美食节”,就到市场上选购了基围虾、爬爬虾和花蟹。


  他先在门牌号为“A-123”的摊位买了75元的爬爬虾,“谈的是55元一斤。”然后又到了门牌号为“A-106”的两个摊位分别买了95元的花蟹和65元的基围虾。“花蟹是68元一斤,称了3只,基围虾是45元一斤”。


  在市场一楼设立的公平秤前,他分别将三个袋子打开,并倒出了一些水,然后连同黑袋子一起再上秤。


  马先生也被惊到了。基围虾显示的金额是55元,花蟹显示的金额是70元,爬爬虾显示的金额是56元——分别少了10元、25元和19元。


  “咋少这么多呢?”马先生说,“就是说我买了200多块钱的东西,有54块钱买的都是水呀!”


  马先生表示,他和家人平时就经常到青石桥海鲜市场买虾和螃蟹,家里人也知道商家会加一些水。“虽然觉得吃亏,但也就算了。今天一试,没想到差这么多”。


  很多购买了虾的顾客纷纷到公平秤前来过秤。一些人在倒出水后,选择自己去找商家理论,也有一些被商家抢过手中的虾,商家承诺“再加一些”,这些顾客就与商家一起离开了。


  商家反应/


  偷偷塞蟹不认账


  成都商报记者和马先生找到了市场管理方。


  得知记者找了市场管理方,“北1-10”老板一直跟着记者。“我给你换一下,秤给足。”她多次试图抢走记者购买的虾。“为啥用黑袋子卖虾呢?”记者问道。“就是怕虾死了嘛!”老板回答。“那怎么不到两分钟虾全死了呢?”记者追问,“我也不知道嘛。”她回道。“我给你换活的,就算了嘛。”她不停地向记者重复着。


  青石桥市场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袁红炳将记者和老板带到了一楼公平秤前。称过重量后,要求老板立即给记者更换活虾。老板一会儿就回来了,这次装虾用的是普通塑料袋,一称,0.67公斤。“还是不够呀。”记者说道。“45元一斤,已经60多元了。”老板看着记者回答。“不是40元一斤吗?怎么又变成了45了?”记者追问,“我都是卖的45元一斤的,没卖过40元。”老板继续说着。“我有录音,你要不要听嘛?”记者说。老板这下不吱声了,一把拿过公平秤上的虾,转身回到摊位上又装了些虾——这一次够秤了。


  袁红炳带着马先生来到了“A-106”找卖基围虾和花蟹的摊主。就在其中一位老板为马先生补足基围虾的时候,另一个卖花蟹的老板趁大家不注意,将马先生买的装在袋子里的花蟹拿进了店铺里,不一会转身回来后,就当众大喊:“我们铺子从来没有短过斤两,我们不可能干这个事,要不过秤称嘛。”


  “咦,刚才我明明买的是3只,现在怎么变成4只了?”马先生向袁红炳表示,他买的确实是3只,装进去的也是3只。老板终于承认确实又偷偷塞进去了一只。她选择了认罚,退还了马先生95元。


  “A-123”的老板面尽管嘴里说没有短斤少两,仍为马先生补足了货。


  对话


  缺斤少两为何屡禁不止?


  成都商报:你知道青石桥市场存在缺斤少两现象么?


  谢姓负责人:我知道。缺斤少两的事在青石桥海鲜市场其实一直存在。特别是卖虾的,他们都用黑袋子,背后的猫腻多。


  成都商报:黑袋子都有啥“猫腻”?


  谢姓负责人:一个是袋子预先装了水;另一个是预先装了死虾,就放在秤边边,趁顾客不注意调包。我们要求商家把秤放在摊位前,这样顾客就能看到,但很多商家还是放在摊位里面。


  成都商报:黑袋子在青石桥市场出现多久了?


  谢姓负责人:有两三年,黑袋子比较便宜又重,一个成本2角左右,两个黑袋子就有一两多。一些卖虾的商家一般会用两个,有时候还用三个,外袋加内袋成本5角,再套一个,就是8角。


  成都商报:用透明袋子会好些么?


  谢姓负责人:肯定会好些,装水、死虾都能看到。我们订做的透明袋子没有黑袋子重,但要长一倍。


  成都商报:青石桥市场缺斤少两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谢姓负责人:虽然这样的现象一直存在,但投诉也非常少,半个月都没有一个,很多顾客觉得吃亏不大,就不了了之,这助长了歪风邪气。还有一个原因,市场管理出了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一些管理人员可能有私心,没有反映到办公室,私下了了,没有把商家罚痛。


  成都商报:接下来会把缺斤少两的商家罚痛么?


  谢姓负责人:我们这次下了决心管住、罚痛,我们也要求商家不能缺斤少两,这个是欺诈。我们也提醒广大群众,在青石桥市场都设有公平秤,买海鲜缺斤少两一称就知道,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要找市场管理人员。


  市场方:


  设立曝光台


  订做透明袋


  袁红炳与市场管理部其他工作人员将这些都记录了下来,他说,“会交给市场专门管理缺斤少两的负责人去处理。”


  随后,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青石桥市场牵头管理缺斤少两的谢姓负责人。他表示,他也知道青石桥海鲜市场存在短斤少两的情况。“基本都是卖虾的。”据他介绍,这也是市场管理的重点。 他说,前两天市场方还专门召集过商家开会,让他们签了承诺书。“发现这种情况,严重的直接从青石桥清除。”



  谢姓负责人介绍,目前,对于查处的短斤少两的问题,处理方式就是教育罚款,“让消费者满意,一般情况下,处罚额度是500~2000元,严重的4000元”。


  对于下一步整治措施,他表示,青石桥市场已经制作了曝光台,但由于是假期,人手不够,还没有摆出来,“就在市场大门口,哪个商家有问题,直接写在上面,让顾客一来就能看到。”


  他说,在市场里60家左右卖虾的商家中,不会缺斤少两或调包的商家“应该有一半多”,但是,缺斤少两的商家也不少。“我们也晓得”,但是投诉的比较少,不好查。


  针对黑袋子为缺斤少两和调包提供了掩护这一问题,他说,目前市场正订做透明袋子作为内袋,外袋也是透明的印有青石桥市场名称的普通塑料袋。“如果商家加水、调包,一眼就能看到。以后商家必须用这个,不用就直接走人。估计一个月内可以实施。”


  来源:成都商报......查看原文:http://news.sina.com.cn/s/wh/2017-05-30/doc-ifyfqqyh8973576.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