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 宜昌正在融入“一带一路”

来源:三峡晚报   发布时间:2017-05-16 11:27:20 

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 方龄皖


    伦敦或是巴黎,一户人家的下午茶。生长自宜昌的一片茶叶在杯底慢慢舒展、泅开,汤色渐渐有了透亮的红色,飘浮的热气里茶香氤氲。早在一个多月前,“宜红茶业”采制的第一批春茶就打包码进集装箱,从云池港口岸出关上了江轮,之后换成海轮,经太平洋、印度洋,进入地中海,绕了大半个地球,到达欧洲订单客户手中。

    顺着“黄金水道”的流向,终抵更宽阔的大海。这枚“宜红”茶叶对接的,正是宜昌融入“一带一路”的海上旅程。从位于猇亭的云池港入关,顺着黄金水道一路向东,扎进大海,开枝散叶,顺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宜昌制造可达世界任何一个海港。

    通达大海,就意味着更大格局和开放。宜昌深处内陆,却从来没有放弃对大海的渴望。自1876年被辟为商埠设立海关,上游来的货品和本地土产就从这里入关,顺江而下,飘洋过海。

    “宜昌外贸至少70%份额是从长江黄金水道进出的。”15日,宜昌口岸办主任魏玉军对记者说,宜新欧货运班列直达欧洲腹地,连接起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依托于长江“黄金水道”铺就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才是宜昌外贸经济的主动脉。

    四年时间,云池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翻了一番

  5月14日,星期天。距离城区约35公里的猇亭区白云路8号云池港,作业的工人下班了,唯有高高的塔吊和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货场,运集装箱的集卡车进进出出。这里是宜昌唯一的水运口岸,宜昌货物进出大多由这里承担,也是宜昌通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宜化集团的化肥、兴发的化工产品,宜昌的茶叶、罐头等农产品,大多通过这里出口海外。2016年云池港集装箱吞吐量15.5万标箱,其中外贸箱5.5万标箱,进口2.5万标箱,出口3万标箱。

    “我们用4年时间让集装箱吞吐量翻了一番。”5月14日下午,宜昌港务集团位于城区的办公室里,党委书记、总经理王红自豪地说。当天,他一直在关注正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习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宜昌口岸的唯一水运运营企业,他尤为关注“一带一路”的相关新闻,“这两年,我们企业能发展这么快,也得益于‘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云池港从2008年启动建设,2012年10月,武汉海关验收后,宜昌水运口岸从城区十四码头整体搬迁到这里,“原来的地方位于主城区,发展空间有限。”王红说,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开放水域、岸线范围,并明确了口岸所在地及开放港区码头泊位的具体名称和坐标点,“2012年我们刚搬来时,年吞吐量只有7.6万个标准集装箱。”

    宜昌濒江而生,也是个依靠码头发展起来的城市。1876年,宜昌开埠设关。海关的资料显示,宜昌开埠早于重庆、荆州沙市、岳阳,其地位在当时仅次于汉口,高于同期开埠的北海、温州。有长江,有国家级的水运口岸,这是宜昌独特的竞争优势。

    1998年7月5日,宜昌九码头,一批重载集装箱装船启运东南亚,宜昌重新找到通向大海的水路门户。宜昌港也正式成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二类水运口岸。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省级口岸,宜昌水运口岸成为全国准予保留的九个口岸之一。从2013年开始,宜昌超过荆州,成为省内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水运口岸。

    恩施荆门荆州的企业,也通过这里报关出口

    宜昌这几年经济总量扩大很快,对港口发展促进很大。宜昌港务集团云池港总经理夏茂想说,事实上,搭上宜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便车的不止是宜昌制造,“恩施、荆门、荆州一些企业也通过我们港报关出口,发挥辐射功能。”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宜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构建陆水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格局,努力把宜昌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战略支点。

    2016年12月,国家海关总署发布《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宜昌水运口岸作为新开口岸项目被纳入,标志着宜昌口岸开放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此前的一次调研中,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也要求,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完善提升水运口岸平台。

    “紫云铁路快建成通车了,距我们云池港不到二公里。”夏茂想说,希望政府支持宜昌港务集团加快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建设,推动水铁联运发展,与宜新欧班列对接起来。利用猇亭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优势,建设水公铁空联运中心,发展多式联运。

    “此次宜昌水运口岸获国家层面政策支持,预示着很快将成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宜昌海关关长余洪川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成为一类口岸后,意味着外国籍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也将允许直接出入关境,而二类口岸不具备这一条件。换句话说,到时船舶停靠云池水运口岸,过境人员、货物可直接进出宜昌,走遍全球,“建设宜昌开放新高地,打造外贸大通道、大平台,助力宜昌自贸区发展,宜昌水运口岸将成为重要撬动杠杆。”

    宜昌市物流局局长任小军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十三五”期间,宜昌还将投入560亿元建设坝上坝下四港(茅坪、太平溪、白洋、红花套)。

    电子平台初建成,以后企业通关只需一个窗口

  虽然在湖北名列第二,与下游的岳阳、九江、南通等地港口比起来,宜昌仍有不少的差距。“九江港2016年港口集装箱接近28万标箱。”王红说,后起的宜昌正在迎头赶上。王红说,作为水运口岸唯一经营单位,宜昌港务集团云池港力争集装箱吞量在“十三五”期末突破30万标箱。

    事实上,相较于40万个标准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目前云池港距满负荷生产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货源不足,宜昌市物流局提供的材料称,2016年企业通过降低外贸集装箱装卸收费标准吸引周边货源,其中20英尺外贸空箱、20英尺外贸重箱、40英尺空箱降幅5%,40英尺重箱降幅达7.14%。

    宜昌市物流局局长任小军说,降成本举措吸引了周边企业将云池港作为集装箱中转中心,今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5万标箱,同比增长40.3%,创历史最佳成绩,既降低了实体企业物流成本,也实现了自身营收增加,奠定了湖北省水运口岸第二的地位。

    货源不足还来自宜昌口岸本身的缺陷。“没有危化品码头,大量危化品出口汽运到上海出关,标箱汽运成本为500多元,水运只100多元,仅兴发集团年至少出口10万吨货物,多支付成本几千万元。”任小军说。

    对接“一带一路”,铺就宜昌通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努力。宜昌市口岸办主任魏玉军介绍,目前云池港共与11家长江支线船公司开始发班轮合作,近期每周到达16个始发航次,已全面实现宜昌水运口岸始发班轮“天天班”。目前,宜昌口岸正在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电子平台已初步建成了,正向省里申请政府域名。“魏玉军说,申请已经获得省里批准了,这几天文件就到宜昌。“之后,就是可以与省、国家的电子口岸对接,企业通关所有程序只需要一个窗口就行了。”

    作为宜昌唯一的水运口岸,宜昌货物进出大多由云池港承担。......查看原文:http://ctjb.cnhubei.com/html/sxwb/20170516/sxwb3110627.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