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正飞) 日前,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编制印发《中国近岸海域基础预报单元划分》技术文件,将我国近岸基础预报单元划分为213个,旨在推动县级海域海洋预报工作的开展。
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基础预报单元”是各级海洋预报机构开展海洋预报的最小区域。截至目前,我国各级海洋预报机构近岸海域预报精度已达到地市级海域。为使海洋预报工作更加精细化、增强针对性,国家海洋局正在推动开展县级海域海洋预报工作,编制印发该技术文件,是县级海洋预报的基础性工作。
文件规定了我国领海外部界限以内沿岸区域中各预报单元的划分范围和称谓。将近岸基础预报单元分成213个,其中北海区77个、东海区85个、南海区51个。文件规定的划分标准适用于我国范围内海洋预报部门制作发布海浪、海温和潮汐等海洋预报、警报和分析产品。我国的海洋预报机构和使用上述产品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按照此标准描述、释用和理解各类海洋预报要素的分布范围。
我国近岸基础预报单元的划分原则是以县级行政区和领海外部界限(领海基线外延12海里)为基本划分界限,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分布、当地人文习惯和预报要素的空间分布相对一致性,对一些海湾和岸线较长的有跨度的区域进行了重新合并和细分,对一些海水较深的外部界限进行了合理范围缩小。
据悉,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各海区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局局属中心站将联合开展此项工作,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负责提供指导产品。......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418/663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