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水质向好?要下结论尚需综合研判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3-28 09:55:29 

  主持人:《中国海洋报》记者方正飞

  嘉宾: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

  3月22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6年冬、春、夏、秋季,我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海域面积分别比2015年同期减少了4.2%、2.6%、1%、8.4%。监测的68条入海河流劣五类水质比例减少约20%,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比例提高5%;夏季重度富营养化海域减少约18%。

  公报发布后,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就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接受了记者采访。

  主持人:《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较上年有所减少。请问这是否可以说明海洋环境状况有向好趋势或正在变好?

  孙书贤:从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的结果来看,准确地讲,比上年有所好转。严谨一点儿说,能不能说“有向好趋势”,尚需时日,只有综合了多年海洋环境及气象资料进行研判,才能下此结论。重要的是继续通过海陆协同治理来实现环境改善。

  2016年比2015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贯彻落实上述计划,国家海洋局与环境保护部密切合作,共同建立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考核工作机制。2016年,两部门签署了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考核工作的协议,统一了评价方法,确定了考核方案,并征求了沿海省级人民政府意见,积极推动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以共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

  在陆源污染入海监督方面,国家海洋局部署所属业务、科研机构联合地方海洋部门,在天津、福建、浙江等地陆续开展了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试点,为沿海地方政府削减陆源污染物入海量、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开展了国家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加大了对主要入海污染源、重点海湾等的在线监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海洋部门对入海污染源等重要环境目标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控能力。国家海洋局还通过规划约束、用海控制、海湾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不断加大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力度。......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7-03-27/39741.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