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喜忧参半

来源:田东霖   发布时间:2015-05-21 03:04:13 

本报讯 记者田东霖报道 1月16日,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发布了 《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 《200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污染海域面积减少,较清洁海域面积增加,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仍然存在。全年海洋灾害发生次数和经济损失创近年之最,但人员伤亡减少。2008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升高速率加快,升高高度为近10年来最高。

2008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比2007年减少约0.8万平方公里。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总体污染程度依然较高;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渤海和黄海部分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严重、盐渍化范围大。约88.4%的排污口超标排放,入海排污口污水排海总量(含部分入海排污河径流)约373亿吨,主要污染物总量约836万吨。73%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能满足其海洋功能区要求。

2008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及其他海洋灾害134次,未发生海啸灾害。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6.05亿元,死亡 (含失踪)152人。2008年我国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多年平均值,死亡 (含失踪)人数远低于多年平均数。

2008年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6毫米,高于全球平均值。2008年比常年 (1975年~1993年平均海平面)和2007年分别高60毫米和14毫米。局部地面沉降和气候异常事件是造成2008年沿海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加剧了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及咸潮等海洋灾害。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预计到203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比2008年升高30毫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天津沿岸仍将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主要脆弱区。

据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司李晓明司长介绍,2008年全海域污染面积减少,各级政府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节能减排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开展长期、连续的监测与评价来掌控。2008年国家海洋局在做好全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和创新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增加了对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脆弱区的评价,指导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的开发强度。二、完善了海水增养殖区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对重点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海产品的安全评价提供依据。三、加大了对渤海的监测力度,实施 《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规划 (纲要)》;启动了中国近海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监测与评价工作,以确定我国近海碳源汇分布格局及中国近海对我国二氧化碳收支的贡献,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外交谈判中提供支撑服务。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林山青司长在会上指出,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做好海洋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海平面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价工作。同时,提高沿海堤防工程设计标准,采取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海洋灾害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损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