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经过3个月的休养生息,黄渤海结束休渔期,即墨1500多条渔船开始出海捕捞。当天下午,随着一艘艘渔船陆续靠岸,渔民们在开海首日也迎来丰收,当天渔民捕捞上岸最多的海鲜是虾虎和螃蟹。有的渔船当天捕回200多斤虾虎和几十斤海蟹,收入非常可观,渔船刚一上岸就被等候已久的商贩抢购一空。

一条渔船捕回200多斤虾虎
1日下午3点左右,在即墨鳌山卫街道七沟码头,随着一艘艘出海的渔船陆续返港靠岸,冷清了3个月的码头上也逐渐热闹起来,呈现出一派人来人往的忙碌景象。
“今天出海一趟收获还行,捕回不少的虾虎和螃蟹。”正在渔船上卸货的渔民何书永说,经过3个月的休渔期,在9月1日上午,他就驾驶渔船出海,经过1个多小时的航行来到距离海岸线6、7海里的近海海域,当天中午12点一过,他就开始撒网捕捞,经过3个月的休渔期海洋渔业资源还比较丰富,当天他一共捕捞了200多斤虾虎、几十斤的螃蟹和一些小杂鱼。
“今天出海一趟除去成本,还能有不少盈余,心里也非常高兴。”不少渔民对于开海首日的收获还比较满意。“除去油钱和人工,今天至少能赚六七百元。”即墨女岛码头渔民刘永年高兴地说,当天他出海捕捞到的海鲜主要以虾虎和螃蟹为主,收获也比去年同期增多,光虾虎就捕回200多斤,收入也非常可观。
记者从即墨海洋渔业局了解到,当天即墨大约有1500多艘渔船出海捕捞,上岸的海产品主要以虾虎和螃蟹为主,而鱼虾则很少。

商贩提前好几天被预定
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度,渔民们将刚刚捕捞上来的虾蟹放入船舱中进行充氧,然后就驾驶渔船开始返回码头。而渔船刚一靠岸,船舱里的海鲜就被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的商贩分拣收购,然后运送到各大农贸市场销售。
“刚一开海海货肯定非常抢手,为了能多收购一些,提前好几天就和船老大预定了。”正在渔船上收购虾虎的一名商贩说,当天她从几条渔船上一共收购了1200多斤虾虎和300多斤的螃蟹,收购的海鲜经过分拣后然后再装入海鲜运输车运输到各大农贸市场上销售。
在码头上,许多市民为了“尝鲜”,赶在开海首日前来采购刚刚上岸的海产品。“这不今天刚开海,特意开车过来购买一些海鲜回家过过嘴瘾。”一名市民说,当天她在码头上一共购买了好几百元的虾虎和螃蟹,晚上回家打算邀请好友一起品尝。
记者了解到,开海当天,随着大量海鲜上岸,价格也有所下降。在码头上,每斤虾虎的价格在15元左右,螃蟹的价格每斤约在25元,新鲜八带的价格每斤也只有15元,其他一些海产品的价格也比往日下降不少。

9月下旬以后,螃蟹最鲜肥
开海当天,在上岸的海鲜中,虾虎和螃蟹最为抢眼。“现在海水温度较高,虾虎和螃蟹一般都在浅水海域栖息,所以捕捞量也最大。”当地渔民于先生说,现在这个季节,虾虎一般都潜伏在浅海20厘米深的淤泥中,而螃蟹则是趴浮在海底,渔民出海捕捞虾虎一般都要在渔网上挂上鱼坠,到达捕捞海域后,渔民将渔网张在海里,在海水洋流作用下,鱼坠逐渐嵌入海底淤泥中,然后再顺着洋流的方向缓慢拉网,潜伏在海泥中的虾虎以及螃蟹触网后就会被捕捞上岸。
渔民们说,这个时候捕捞上岸的虾虎和螃蟹还不是最鲜肥的时候,一般每年在清明节前后也是虾虎最为肥硕时期。螃蟹则是在9月下旬以后,随着海水温度降低,螃蟹活动减少自身的消耗降低,肉质也最鲜美肥厚。但是到了11月中下旬以后,因为海水温度变低,虾虎和螃蟹就会游到深海生活,渔民们也就很难再捕捞到,一直到来年春季气温回升游到浅海才能捕捞。

收入下降,渔民另谋出路
“今天出海收获非常可观,要是天天能像今天这样该多好。”码头上,开海首日渔民们的脸上充满丰收的喜悦,但又不免对往后的收成产生担忧。
据了解,随着近几年海洋渔业资源减少,一些渔民也纷纷转行另谋出路。“以前这个码头上大大小小停靠近百条渔船,现在只剩下50多艘。”在七沟码头卸货的一位渔民说,几年前,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渔民们靠出海捕捞一年也能有7、8万元的收入,但是如今一年最多也只有3、4万元收入,勉勉强强能够养家糊口。一些年轻的渔民迫不得已只好将渔船卖掉,外出打工赚钱。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渔民则身无他技加上年龄原因,企业也不愿意雇佣,所以任凭风吹日晒也只能坚持出海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