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科学家欲向海洋施铁肥引发争议

来源:森林   发布时间:2015-05-21 03:06:16 

德国“极地号”(Polarstern) 考察船正前往执行海洋施肥任务的途中(图片来源:阿尔弗雷德·瓦根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AWI))
最近有报道称一艘满载20吨硫酸铁的德国科考船在驶向南极海洋途中向海水倾倒硫酸铁,迅速在环保人士中引发了一场抗议浪潮。

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这艘名为“极地号”(Polarstern)的科考船于1月7日从南非开普敦出发前往南极,目的是开展一项海洋施肥试验。然而,有观点认为该试验活动将违反国际法。

但是科考船上的科学家们声称,这项试验产生的数据将对评估一项饱受争议的地球工程技术、即通过促进藻类生长来从大气层中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至关重要。

这支科考队伍由来自德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智利、法国和英国的50位科学家组成,他们的最终目的地是位于阿根廷和南极半岛之间的斯科舍海的小片海域。研究人员期望铁盐能诱发藻类在这一营养匮乏地区大量生长,并计划在后续的八周内详细观察这些有机体的生长和腐败过程。

这项试验被称为LOHAFEX,取自印地语的“铁”(Ioha)。这将是自1993年以来在南冰洋上实施的第六次海洋施肥研究。之前的研究,例如2004年实施的欧洲铁施肥试验(EIFEX),曾表明施铁肥能帮助将更多的碳基物质转送到深海。

如果在整个南冰洋上实施铁肥,估计每年可以从大气层中减少高达10亿吨碳。理论上,这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但是,由于海洋施肥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大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实施大规模海洋施肥在科学上还不充分。

面对普遍的环境顾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191个缔约国去年就暂缓所有的海洋施肥活动并达成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试图商业化铁施肥的活动。

谅解备忘录中建议,暂缓限制海洋施肥必须一直持续到“对海洋施肥有一个全球性的、透明的、有效的控制管制机制”的产生,但是只有小规模在近海水域进行的科学研究应当除外。

而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LOHAFEX按照备忘录的规定不应受到例外许可。他们指出,300平方公里的试验既不属于“小规模”的范畴,也并非“近海水域”的概念。

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主任玛利亚姆·玛叶(Mariam Mayet)说:“我们对这一公然藐视国际法的行为感到震惊。作为促成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之一,德国已经又一次在海洋施肥这一问题上抢跑了。”

玛叶曾呼吁南非环境部要求“极地号”船员卸载船上的硫酸铁,或者阻止船只从开普敦港口出发,但没有成功。

不过,作为“极地号”的操控者,德国阿尔弗雷德·瓦根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AWI)拒绝承认该项试验不符合联合国谅解备忘录。

AWI的主任卡琳·罗切特(Karin Lochte)说道,新研究将解决在以前的试验中没有进行过分析的海洋生态、有机碳粒子流和生物多样性问题。她说:“这些正是对评价是否可进行大规模海洋施肥所需要的数据。”

试验将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实施,罗切特说,准确地点将根据当时的天气条件和海洋涡流的地点而定。

罗切特补充道,德国环境部已得知该试验且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此次出航的协办方、印度政府也批准了该试验。

AWI的生态海洋学家和本次航行的首席科学家、维克多·斯莫塔希克(Victor Smetacek)也表示,该项试验并不是为商业项目铺路的。

去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海洋政策专家们估计海洋施肥在新兴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潜在价值将高达1000亿美元。但是,海洋施肥项目还未被任何一个碳额度管制计划批准过。不过,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几家公司已经计划通过海洋施肥进行碳汇,并酝酿将碳汇指标在碳市场上进行出售。(森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