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和平利用极地做出新贡献——访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夏立民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7-14 13:45:55 

■本报特派记者 高悦

  711日,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船从上海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出发之前,中国海洋报记者就本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考察目标、航程安排、后勤保障等问题专访了科学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夏立民。

  记者: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北极科学考察?

  夏立民:北极地区因冰雪、冰川、海冰和大陆冰盖覆盖面积大,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可达开放大洋的5~10倍,大量研究表明,大气—海冰—海洋之间的正反馈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化在北极放大,甚至北极地区自身微小的变化也会通过这些反馈而扩大,因此北极已经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区域,吸引着全世界科学家的目光。作为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北极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深刻影响着我国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生产生活,开展北极科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1999年、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共开展了6次北极多学科综合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自2012年起,经国务院批准的“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以下简称极地专项)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北极科学考察与研究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在极地专项支持下,我国分别在2012年、2014年的第五次和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取得了东北航道首航、布放我国首套锚碇观测浮标、海冰浮标阵列协同观测和浮冰区近海底磁力测量等令人瞩目的考察成果,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实现跨北冰洋考察的国家之一,在北冰洋取得了有关海洋环境变化和海—冰—气系统变化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样品。

  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将继续在我国北冰洋传统考察海域开展综合观测,可为我国系统深入认识太平洋扇区海—冰—气系统变化过程积累资料,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北极资源与环境的整体评估与认识,对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本次北极考察的航程安排和考察目标是什么?

  夏立民:本次考察计划航次时间为78天,考察时间为2016711~926日。考察现场执行人数为128人,包括管理人员、科考人员、直升机组、“雪龙”船船员,以及气象保障、数据管理及冰站机械保障等人员。考察区域涉及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东西伯利亚海北部、加拿大海盆和高纬海区等,其中本次考察计划首次在东西伯利亚海北部开展调查作业。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是极地专项实施以来的第3个航次,将以我国前6次北极考察为基础,以“雪龙”船为平台,继续对我国北冰洋传统考察海域开展综合观测,既考虑到连续性,又兼顾国际热点科学问题。掌握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综合评价及油气、天然气水化合物、生物等资源潜力评估提供基础资料。具体考察目标为5个方面:一是太平洋海水和陆源淡水汇入加拿大海盆的主要路径、关键机理及其对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二是北冰洋沉积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三是极区地球物理场关键要素调查与构造特征分析;四是北冰洋海洋化学要素的变化观测与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考察;五是北极海域生态系统功能现状考察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考察期间,考察队将在北极太平洋扇区设置多学科综合观测站位82个、备选站位30个、锚碇潜标长期观测站位2个、锚碇浮标长期观测站位1个、沉积物捕获器回收与投放站位2个。同时还计划在冰区设立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进行多学科冰上考察。走航期间,还将进行海洋、气象、海冰和大气成分观测,同时投放抛弃式Argos漂流浮标20个,GPS探空气球30个。

  此外,本次北极考察还邀请了美、法等国的科学家就海洋、环境等领域开展合作。

  记者:本次北极考察在后勤保障和安全应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夏立民:为完成好本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在后勤保障方面分为国内准备和现场实施两个阶段。国内准备包括“雪龙”船的常规维护保养、实验室科考设备标定、冰站后勤保障装备准备、服装食品和医疗保障等物资的准备。现场后勤工作主要为船基海洋调查的科考设备布放及回收、冰站多学科综合调查提供保障,配置两架直升机,另行制订现场科考作业后勤保障实施方案、防北极熊方案、直升机飞行科考支撑方案。

  根据国家海洋局领导的指示精神,为确保北极考察安全顺利开展,本次考察借鉴了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的安全管理经验,在将人员严格控制在“雪龙”船安全荷载的基础上,还在考察队及每个作业组设立了兼职安全督导员。同时,根据《极地考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本次北极考察还特别制定了国内应急值守、“雪龙”船应急管理规定、考察队员应急部署、北极飞行、医疗、应急联络等应急预案。

  相信此次北极考察必将取得丰硕成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