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震对我国无明确短期预测意义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4-19 15:25:10 

本报讯(记者 纪岩青)今年3月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多发,仅416日和17日,日本、厄瓜多尔就先后发生了7.3级和7.5级地震。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地震活动多发会不会对我国的地震活动形势造成影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18日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当前这种强震连发的态势对中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

  潘怀文说,地震部门分析研究认为,从410日到现在,全球连续发生了47级以上地震,这种活动态势以往也曾出现过。据统计,自1900年以来这种在8天之内发生4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曾经出现过37次,其中只有3次在这种状况出现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从这个关系上来看,当前这种强震连发的态势对中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

  据悉,厄瓜多尔发生地震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了针对厄瓜多尔的海啸预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预警室主任原野博士在接受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海洋环境预报部门对近期多发的地震极为关注,一旦海啸发生,会立即启动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原野认为,近期连续发生地震并不意味着已进入地震高发期。“判断是否进入地震高发期,是一个长期的观测过程,需要将今年海底强震发生频次与过去10年甚至几十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今年地震发生的频率确实有统计意义的增高,则表示已进入地震高发期。”

  原野告诉记者,当沿海地震俯冲带发生逆冲型强震时,可能会引发海啸。一般来讲引发大规模海啸的地震震级均在7.5~7.8级以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会针对全球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是否会引起海啸作出判断,并发布相关预警。据他介绍,我国的海啸灾害应急预案分为3级:黄色、橙色和红色。当沿岸验潮站出现30厘米~100厘米海啸波高时,会发布黄色警报,提醒沿海有关部门和居民警惕海啸风险;当沿岸验潮站出现100厘米~300厘米海啸波高时,会发布橙色警报,此时海啸可能会对海上生产作业造成灾害性影响;当沿岸验潮站出现300厘米以上,会发布红色警报,此时海啸可能会对近岸结构物造成巨大影响并引发大范围淹没。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会依据国家海洋局新修订的《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参与研判应急响应级别,发布全国海洋灾害预警报。”原野说,“同时,我们也会组织海洋灾害应急预警报会商,向相关部门提供海洋灾害应急决策服务和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