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复,决定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上,新增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等3个此类示范区。其中,山东半岛示范区涵盖了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在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上,也将着重在“海”字上做文章。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济南、青岛(含青岛西海岸片区)、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东半岛示范区将以蓝色经济为引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地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四区一中心”——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经济转型升级样板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和双向融入“一带一路”试验区——实现示范区功能布局和主导产业的错位、协同发展。
具体到各地发展定位,济南将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讯、环境协同观测的信息产业集群;青岛(含西海岸片区)将发展面向高端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航运物流领域的重点产业;烟台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潍坊在壮大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方面集中发力;淄博和威海将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高地。
山东半岛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市群,也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区域。作为地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山东半岛经多年建设,已形成产业基础深厚、创新活动剧增、体制机制灵活等诸多优势,具备以点带面、引领山东整体跃升的强大基础。以这6个城市国家高新区为主体,成立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能充分发挥地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落地实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股权和分红激励等“6+1”国家优惠政策,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据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 (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