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海所又发现现代甲烷冷泉活动区东沙海域存在可燃冰远景区再获证实

来源:李洁尉 徐 海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6:50 

近日,笔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继2005年该所组织的南海开放航次在东沙西南海域首次发现并采集到两个站位的冷泉碳酸盐结核样品之后,科考队员于今年组织的航次中又成功搜索到了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并再次采获冷泉碳酸盐结核样品,同时还发现与天然气水合物密切相关的现代甲烷冷泉活动,进一步证明了东沙西南海域是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远景区。

笔者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黄良民等研究人员处了解到:9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首席科学家王东晓研究员率领的本年度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科学考察队历经23天的海上调查研究,获得鼓舞人心的科学数据,又一次“满载”成果“班师”回所。

据介绍,在2005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南海海洋所首次发现和圈定了东沙西南海域潜在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今年的开放航次主要是在该海域开展采集碳酸盐结核样品、探查碳酸盐结核分布范围和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现代指标等考察活动。

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室的陈忠、陆钧副研究员等科考队员在多个站位再次采集到碳酸盐结核样品和贝壳类生物碎块,收集了大块体结核表面的管状蠕虫,并采集了极端环境下功能基因多样性的研究样品。根据采获碳酸盐结核的站位数据,研究人员初步将碳酸盐结核区分布范围扩大到至少30平方公里。

此外,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周怀阳研究员和科考队员尹希杰博士在东沙西南海域潜在天然气水合物区900米水深某站位,现场测试了水体柱甲烷浓度,发现在近海底水体中甲烷浓度显著增高,推测该海域可能存在正在喷溢的甲烷冷泉活动,这是指示该海底下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又一重要新证据。

科学家们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又称为“可燃冰”,目前在世界多处海域已采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其潜在资源量最乐观地估计是目前石油、煤等资源量的2倍,被认为是本世纪的新型能源。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运动相互制约,形成了断裂地块并沉积了丰富的有机质,具有天然气水合物聚集、储藏的有利条件,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研究的重点海域。

经过近年来国内有关科研与矿产单位的多次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调查和研究,科学家在南海北部发现了多处天然气水合物异常区,已初步圈定了西沙海槽、东沙东北海域,台湾西南海域和东沙西南海域潜在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

东沙西南海域潜在天然气水合物区碳酸盐结核分布范围的成功搜索,再次采获冷泉碳酸盐结核、贝壳类生物碎块和管状蠕虫以及新发现现代甲烷冷泉活动,是2006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科学考察取得的主要进展和重要成果之一。

通过进一步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采样、现场测试等综合调查和研究实验工作,不久的将来,科学家有望在该海域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研究的新突破,该海域也有可能成为探索和了解冷泉极端环境下的功能基因多样性特征和生物演变过程的天然实验场所。

据悉,南海海洋研究所高度重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着力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协力攻关,大胆创新。该所颜文研究员等相关科研人员已拟定了专项研究方案,上报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积极争取尽快立项和开展对采获样品的系统研究,期望尽早获得新的分析结果。相信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勘探、研究和开发工作将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李洁尉 徐 海)

2006年11月19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