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威海市围绕省厅“基础信息全覆盖、动态监管全海域、业务运行全行业、决策评价全方位”的理念,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突出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成果创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搞活机制,化解人少职责多等发展瓶颈。对全市近岸海域实施网格化监测,将千公里海岸线划分为11个区域,整合区域海洋环境、海域资源监测任务,采取集中集约监测的方式,解决人手少、花费大等问题。对外扩大合作渠道,通过与高校院所、专业性服务机构和纵向职能部门的合作,实现借智借力发展;对内集中抓好顶层设计、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考核,制订合作机构准入标准、项目管理规范和考核目标清单,保证了第三方服务质量,以杠杆效应实现“小机构”的“大服务”。
二是创新理念,深化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内容。组织开展全市海域基础资源、海域地质灾害、海域使用动态跟踪、海岛空间资源和海域海岛监管服务监测,共计五大类、27项,实现了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由专业性向全面性、精细化的转变。同时,创新开展台账式管理,制定了年度工作任务计划清单和工作日志,建立工作台账和重点任务节点调度台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每月一调度。
三是用活数据,强化监测成果应用。对各专项任务监测情况实行一项一评,并通过网站、内刊、监测通报,定期向社会、上级部门通报监测结果,全年编发动管类通报122期、监测信息300余篇次。开发了海域资源、环境等四个子系统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增强了对海洋监测数据的成果化、可视化。完成全市海洋空间资源调查评估,据此编制《威海海岸带图集》,共四册、约五百幅图,涵盖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及风险等内容。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