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旅游的“蓝色亮点”——访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分会理事长辛华龙
■ 本报记者 周超 李霞
我国海洋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如何?海岛游、邮轮游、南极游等的情况分别怎样?1月27日,来京出差的该旅游分会理事长辛华龙就此对记者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记者:请介绍一下关于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
辛华龙:“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和沿海各省市都出台文件,鼓励海洋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受国家海洋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强力推动,中国海洋旅游产业迅速崛起,呈现出多区域、多元投资主体、多市场、多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已形成“四带一区”的格局,即环渤海旅游带、长江三角洲旅游带、珠江三角洲旅游带、海峡西岸旅游带和海南旅游区。基本形成了以滨海观光为主,康体疗养、休闲度假为辅,兼及新型产品和高端产品的体系。可以说,我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潜力巨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重申了对发展海洋产业的支持,沿海各省市“十三五”规划也进一步引导、鼓励、支持海洋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中国海洋旅游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作为海洋旅游从业者来说,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塑造中国的海洋旅游产业。主动与国际海洋旅游产业接轨,深度挖掘海洋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更加具有国际化的海洋旅游品牌形象。
记者:海岛游是海洋旅游产业的主打品牌。近年来国内外海岛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何?
辛华龙:我通过国外考察发现,海岛游等这些新兴海洋项目发展较为成熟,硬件设施齐全、管理服务到位、游客参与度较高。《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5)》中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50个国家、70个成熟的海岛旅游目的地。2014年,超过40%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超过20%,旅游业出口总值达到730亿美元,成为拉动国家旅游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版块。
随着海洋旅游的火热兴起,世界范围涌现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度假胜地。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4个区域上: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大洋洲区岛屿、东南亚岛屿。不可否认,海滨海岛已成为世界消费者最喜欢的旅游消费目的地,而我国的海岛游才刚刚起步。如何向国外已经成熟的海岛旅游学习,从而进一步开发我国的海岛旅游,是我们现阶段最应该研究的方向。
中国岛屿众多,90%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但是可利用作为海岛游的却寥寥无几。国内海岛无规划、开发难度大、利用率低、资源闲置,大大浪费了良好的旅游资源。究其原因,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缺乏完善的交通运输网,造成很多岛屿无法登岸。二是许多岛屿都是原生态,处于基础开发建设阶段。三是在开发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四是海岛旅游产品的规划缺乏创新,无法有效吸引游客登岛。希望今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能把海岛游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中,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尽早开发利用海岛旅游,期待中国早日开发世界一流的海岛旅游产品。
记者:除了海岛游,邮轮、南极游、海洋主题公园等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又是怎样的?
辛华龙:邮轮、海洋主题公园、南极游这些海洋旅游的新业态、新项目,这几年发展总的看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些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亟须抓住机遇,积极推进。
先看邮轮游。2011年,国务院把邮轮游艇纳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2015年,国办发【2015】62号文件重申“要培养发展游艇旅游大众消费市场”。邮轮游艇是海洋旅游高端产品,这几年发展很快,为旅游业特别是高端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看海洋主题公园。现代海洋主题公园主要是以极地体验或海洋生物探秘或两者兼备为主题,休闲娱乐、商务会所、运动养生等综合配套,集科普教育、游乐、购物、休闲、文化演出等为一体的大型主题旅游休闲社区。目前,国内海洋主题公园与世界海洋主题公园还存在差距。我相信,随着国家对海洋旅游发展战略政策支持,一批主题性强、综合性高、特色鲜明的大型海洋主题公园将在国内诞生。
最后说说南极游。国外的南极旅游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起步,中国的南极旅游起步很晚,近年来随着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成为我国旅游目的地,我国一些旅游企业和民间团体才开始以“科普团”“摄影团”等形式经南美延伸至南极旅游。但高昂的旅游费用却使普通百姓望而却步,难以为普通百姓所接受。作为海洋旅游的高端品牌,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好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南极游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