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不老,家不老……”——浙江温州南麂列岛发展与保护纪实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1-20 14:00:15 

本报记者 王自堃

南麂列岛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东南部海域,距鳌江港30海里。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来到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实地探访。长期以来,这里遵循“发展与保护同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逐步构建了“生态文明美丽岛”的新格局。

住在“下面”的护花使者

“又要到‘下面’去啊?这次准备待几天?”

“明天要刮9级风,住一晚就回。”

鳌江码头,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工作人员倪孝品跟码头上的熟人打着招呼。在当地人的话语中,鳌江镇被称为“上面”,南麂列岛被称为“下面”。

乘客当中,有一位是南麂列岛大檑岛大檑村的村民陈志勤,他刚刚去了“上面”,为的是建议管理局在水仙花生长的区域清除野草。

60岁的陈志勤生活的大檑岛因盛产野生水仙花而有“水仙花岛”之称。随着“水仙花岛”名声在外,偷采的现象也多了起来。“以前我们也不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直到管理局专家来给我们上课,才知道这是岛上特有的珍贵花卉。”陈志勤说,这之后他和村民们开始热心地担当起了保护水仙花的工作。

2015年,陈志勤被管理局聘用为首批义务巡查员,并配发了巡查证,成为岛上的“护花使者”。“有了证件,护花的时候心里更有底气了。”陈志勤说。

如今的大檑村,已经被列为南麂列岛的核心保护区。水仙花依然应季开放,但曾经拥有几百人的村庄,现在只剩下十几人。村民迁走后,原先的耕地无人管理,泛滥的杂草四处疯长,甚至影响了水仙花的生长。陈志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才专门跑了一趟“上面”,希望管理局能想办法清除杂草。

2011年,南麂列岛在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中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措施,从旅游门票中落实了近60万元作为岛上居民的生态补偿金。像陈志勤这样的巡查员,每月可获得800元的生活补助。“南麂那么好,不能轻易破坏掉。”陈志勤说,“保护好海岛,只会有益无害。”

“岛上居民对建设美丽海岛充满热情,也享受到了保护带来的实惠,生态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增强。”管理局局长周胜荣认为,海岛的保护与发展,最终要依靠当地居民的力量。

海岛游主打“绿色”生态牌

在海面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客船终于驶近了南麂列岛船运码头,澄澈的海水托举着绿色的南麂岛浮现眼前。

此时是南麂岛的旅游淡季,来自温州的小蒋和女友是第一次上岛。“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来南麂?”记者问。小蒋说自己刚从山西打工回来,正好利用假期陪女友圆一次海岛行的梦。对很多游客来说,南麂岛的沙滩、海钓、空气、环境……是吸引他们前来的关键词。

环岛公路如一条玉带,紧贴山体蜿蜒前行,将南麂岛环抱其中。公路两边一侧是秀美山峦,一侧是无垠碧波。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杨加波介绍,3年前这里还不是这般美景。“原先由于修建公路缺乏保护措施,一些山体受到破坏,常有碎石滑落。”2013年,南麂岛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其中就包括马祖岙环岛公路周边受损山体的整治与修复。岛上没有重型机械,全凭人工一点点清理碎石、安装固定网、植树复绿。5公里长的公路,整整两年才修复完成。“这不仅保护了海岛生态系统,同时也保障了老百姓的安全。”杨加波说。 在南麂岛,一共就只有一辆公交车和两辆出租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上岛都要经过南麂边防公安部门的严格审批。”倪孝品一边说,一边为记者指点着岛上的一座蓝房子,“那里是供电局的充电站,未来岛上将推行纯电动公交车。”这种车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在运送乘客的同时也将成为海岛生态游的一个体验项目。

平阳县旅游投资总公司总经理毛芳韬介绍,该公司明年将斥资32亿元,在南麂开展为期5年的开发建设,其中的重点也放在了航运、公交的改造提升上,力争打造一条海岛游的环岛绿道。

除了绿色出行,管理局还将推行垃圾分类系统,并将游客食用后的贝壳类垃圾变废为宝。“全中国只有两处这种世界罕见的贝壳沙滩,一处在南麂,另一处在台湾屏东。”周胜荣说,近年来由于台风影响和少数游客的挖沙行为,贝壳沙正在逐渐减少。而贝壳类垃圾经粉碎、打磨加工之后,就可以重新变成海滩上的沙子,这一设想已经写在了新编制的《南麂保护区总体规划》当中。

科技探索助力“蓝色”发展

1992年,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并于同年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参与下属研究所工作,其中就有现任管理局总工程师蔡厚才。

20多年来,蔡厚才带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持续监测南麂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的动态变化。“南麂实行的是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在海洋环境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这里的环境状况仍然维持在较好的水准。”蔡厚才说,南麂列岛保护区已发现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1876种,其中贝类、藻类资源分别约占浙江省海洋贝藻类种数总量的八成以上。

近几年,蔡厚才最专注的一件事是在海底“种树”。我们自2012年开展南麂大型海藻场建设,先在实验室培育海藻苗种,再将覆有苗种的人工岩礁沉入海底。”截至目前,管理局研究所已在焜岙海湾投放了2000多个人工岩礁,涉及海域面积15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0公顷。

“如果说投放人工岩礁是给海洋生物盖房子的话,那海藻场建设就相当于搞绿化,让海洋生物生活得更舒适。”周胜荣告诉记者,海藻场这所“大房子”可为多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提供隐蔽、避敌、索饵、产卵的场所。

管理局近期还引进了美国海洋生物研究所核心研究员唐剑武博士,决定就保护区生态修复、生态监测等项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南麂保护区开展全国领先的“蓝色”碳汇研究,通过种植红树林达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目的。“我们正在做筛选红树林树种的工作。”蔡厚才说,再过几年,南麂保护区也许就可以在白色贝壳沙、天然绿草坪之外,再增添一道海边红树林的风景。

开展“蓝色”碳汇研究、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南麂列岛更美了,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我家住在南麂岛,碧海仙山多奇妙,一半蓝,半绿,岛不老,家不老……”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