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双港”联动耕海洋 聚集港口产业助推经济
“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记者来到新建成的潍坊渔港采访
潍坊渔港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潍坊、海渔产业园及相关配套设施,着力打造集渔港、食品港、旅游港和商业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渔民们在忙着打捞海产
一筐筐鱼虾每天吸引上百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进货车“争抢”
船老大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把一船船活蹦乱跳的虾虎和鱼蟹搬上岸
潍坊渔港目前可同时容纳1000多艘渔船进港停泊、补给
中国山东网10月13日讯(记者 宋超)10日下午,记者跟随“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新建成的潍坊渔港采访。记者看到,渔船正陆续靠岸,工人们忙着把渔获物卸下、分筐,渔港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悉,潍坊渔港于今年8月份正式开港,是潍坊首座国家一级渔港开港,结束了潍坊无外海渔港的历史。目前,潍坊渔港已纳入潍坊港规划,下一步将“双港”齐驱,深入发展海洋经济。
渔港架起海渔产业对外“桥梁”
据潍坊市滨海区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潍坊渔港可同时容纳万艘渔船进港停泊、补给,是国家农业部和山东省“十二五”重点渔港建设项目,其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潍坊海渔产业园及相关配套设施,着力打造集渔港、食品港、旅游港和商业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中心渔港、海恒威渔港、海渔产业园及运营中心、海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16年将建成3000米码头岸线、10万吨级冷库、水产品交易市场和相关配套设施;2017年中心渔港、海恒威渔港开港运营。到“十三五”末,潍坊渔港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渔业码头岸线5000米,年卸货能力20万吨;货运码头岸线4000米,5000吨级泊位20个、万吨级泊位5个;游艇码头岸线3000米,泊位200个。
潍坊渔港项目建成后将具备渔船停泊、修造船、渔港综合服务、水产物流、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分为渔业作业区、船舶维修保养区、海产品精深加工区、水产品交易区、冷藏加工及仓储区、休闲渔业区等六大功能区,将成为莱州湾西部龙头渔港和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容量最大的现代化渔港之一,以及环渤海地区渔业生产集中地、渔货交易集散地和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节点。
港口是滨海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滨海区全力推进潍坊港建设,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衔接点。潍坊港发展迅速,港口各项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吞吐量141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8%,货物吞吐量再创新高,特别是2014年12月23日,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潍坊—营口)正式贯通首航,该航线是中国第一条货滚多式联运通道、第一条中国海上绿色货滚甩挂运输通道。
港口的建设管理,激发了发展活力,港口发展步入快车道。潍坊市政府与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山东高速三方共同出资组建潍坊港务有限公司,多元建港神威尽显。总投资约80亿元,新增码头岸线约4500米,5万吨级航道,17个五万吨级客货泊位,正争分夺秒地强力推进。今年潍坊港5万吨级航道将实现通航、17个5万吨级泊位加快推进、2个3万吨级客货滚装泊位部分完工,全年完成集装箱30万标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加快建设亿吨大港。
自今年8月31日,潍坊渔港开港后。潍坊渔港与潍坊港似双翼形状,形成合力。新的潍坊港总体规划以“一干三支”布局航道,以“大环抱、多港池”布局码头。随着潍坊港及潍坊渔港的开发建设,将变带动海洋产业聚变,依港而兴的海洋动力和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风生水起。
滨海依托港口深入发展海洋产业
记者了解到,潍坊渔港作为潍坊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正式纳入潍坊港整体规划,可使潍坊港中港区由单港池变成了双港池,形成了双港池双环抱的格局,新增加岸线13.7公里,进一步带动海洋产业发展。
下一步,滨海海洋产业发展中,将重点以特色产业为主。大力发展以船用发动机、船舶生产、水下机器人、飞机制造为主的海洋动力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以海上运输、临港物流、现代渔业为主的港口经济产业,以石化、盐化、煤化项目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以医药研发、制造、外包服务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突出抓好绿色能源装备与技术的开发利用,建设国家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方面,大力培育职业教育、科技研发、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生产生活性现代服务业。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