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大海洋”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1:48:52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模型
浮动式核电站
4000 吨级海警船模型
5 万吨级半潜船模型
海上浮动式核电站、海洋立体管控系统、5万吨级半潜船……7月24日,《中国海洋报》记者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看到来自中国船舶等企业的上百项海洋类军转民重大成果和产品。这是我国举办的首届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展出的海洋成果和产品,涉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科考装备和液化天然气(LNG)产业链等,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
海上浮动式核电站能量有多大?
在展厅大门口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展台上,海上浮动式核电站模型无疑是最吸引人的展品之一。该核电站采用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的ACP100S模块式小型反应堆。
据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反应堆基于国家核潜艇的反应堆技术,安全性能很高、身型小巧,可用作发电、工业供热、城市供暖,还可用于海水淡化和海洋开发。浮动式核电站主要用于给远离大陆的岛礁、石油平台和沿海的工业园区提供服务。“比如有些沿海工业园区是软地基结构,不适合建造核电站,就可以采用这种浮动式核电站。”
据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开始陆续研究核动力平台的民间应用,目前已经有多艘核动力破冰船。目前俄罗斯正在建造浮动式核电站。而我国研究核动力平台已有近50年历史,虽然已拥有多艘核动力潜艇,但还没有水面核动力船舶。海上浮动式核电站的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ACP100S模块式小型反应堆的半径还不到1米。如此小巧的反应堆,它的能量有多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它的功率是100万千瓦。如果把它应用到南海岛礁上,比如永兴岛,它1/10的功率就可以满足岛上一年的用电需求。”工作人员说。
海上钻井“航母”
“那是爸爸工作的地方。”“真酷!我以后也要去那儿工作。”这是“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模型前一对父子的对话。
“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我国海洋石油首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从展台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它的最大作业水深达到3050米,最大钻井深度达到1.2万米。该平台长114米,宽78米,面积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大,堪称海工装备里的航空母舰,是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的一流水平。
据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是专门为开发南海“量身定做”的,整个平台约有1.6万个报警点,按照我国南海200年一遇的超强台风的海况条件进行平台整体稳性和结构强度设计,能抵御18级以上的超强台风。
与“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相对应的是首次亮相的“海洋石油982”钻井平台。该平台被专家喻为以模块化连接起来的超大型“海上人工岛”。它可以以海岛或岛屿群为依托,拼接成总长2400米~3200米的主体平台,将码头、浮动船坞、停机坪以及机场跑道等设施融为一体。在最大钻井深度上,“海洋石油982”钻井平台也刷新了9144米的数据。
运输“超大件”的“巨无霸”
半潜船是专门从事无法分割的超大型整体设备、特重特长大件运输的船舶,这些超大型货物包括无动力的船舶、火车头、预制大型桥梁、石油钻井平台等。
半潜船这个词以前并不被老百姓所熟知。自从今年7月11日,我国海军首艘半潜船“东海岛”号正式加入战斗序列,成为保卫南海的重要力量,许多军事爱好者才开始对半潜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光华口”号5万吨级半潜船的模型前,两个小伙子正认真地向展台工作人员询问半潜船的工作原理。
“在装货之前,它会像潜水艇一样,通过调整船身压载水量,使船身的装货甲板潜入10米~30米深的水下,以便使货物从指定位置浮入装货甲板上。装完货后,再逐渐把水排出。”展台的工作人员说,“你看它船身上标着的就是吃水线。”
“光华口”号半潜船的展出,说明我国在半潜船的动力系统自动化、发动机功率、推进器功率等方面已经突破技术难关,也说明中国在大吨位半潜船研制上已经具有成熟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一“网”打尽的立体管控
在4000吨级海警船模型前,一对老夫妻正在讨论我国有多少条海警船,海警船上都配备了哪些武器。随后,他们的目光停在了海警船模型旁边的海洋立体管控系统上。
展台的工作人员说:“海洋立体管控系统是专门为中国海警局量身打造的。”它通过各类无线、有线通信手段,将卫星、巡逻机、公务船、执法人员、岸基指挥所、车辆等分布在岸、海、空、天、水下的海洋执法平台有机组织在一起,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使我国的海上综合执法与管控能力倍增。”
有关专家指出,海洋立体管控系统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意义重大。它一方面可以为各项海洋经济活动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和信息资源,确保我国海洋数据安全和信息自主。此外,加强“岸、海、空、天、水下”多维度立体管控,提升了政府涉海部门的维权执法能力。
建在“云”里的“智慧海洋”
与很多“看得见,摸的着”的成果不同,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带给观众的是一个信息海洋的概念——“互联网+海洋产业”的“智慧海洋”。
在他们的展区记者看到,在蓝色的大海上,一艘艘海警船、渔船、集装箱运输船等船舶模型,通过一条条红色的线连接在一起,再连接到陆地上的智能船厂、港口、政府、企业,再连接到天上的卫星、飞机,海底的潜艇等。
与海洋立体管控系统相似,它也是将“岸、海、空、天、水下”等力量连接在一起,不同的是,它涵盖的内容更多。“大数据、云服务、大海洋。”这是展台的工作人员给出的注解。
“你们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大海洋’的概念?”
听了记者提出的问题,工作人员反问道:“你知道美国的军舰为什么能特别快地知道其他国家的军舰在什么位置吗?就是他们的信息系统太发达了。未来我国国家安全主要来自海上,而且海洋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开发、能源供应、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舞台,我们提出的这个概念就是通过信息共享,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最终实现海洋产业的‘中国梦’。”
对此,工作人员还谈到,“智慧海洋”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的方面特别多,不可能靠单一的力量完成,大海洋的实现,需要政府、军队甚至老百姓都参与进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