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水产:打通海上冷链“任督二脉”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12 12:37:52 

渔民捕鱼上岸,大海鲜批发商批货,小鱼贩到大批发商处进货,消费者到小鱼贩处购买。这是台州渔业常规的产业链。

从渔民到消费者,中间起码经过两道关,每道关都要赚取一部分差价,最后到“马大嫂”们手里的鱼可能价格就不会太便宜了,而渔民也没赚多少。再加上转手多次,品质也不一定有所保障,消费者觉得,虽然花了钱,可买到的“鲜货”却不怎么新鲜。

于是,如何优化“产业链”成了摆在台州不少渔业公司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本期,记者走访了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台州兴旺水产有限公司(下称兴旺水产),看看他们是怎样打通海上全产业链的。

产业链:远洋捕捞→海上冷链物流→陆地精深加工→电商销售

远洋捕捞

一次远洋捕捞产值可达1000万元

随着近海水产资源的逐年减退,小船近海捕捞获利越来越难,渔业捕捞向远洋和国外海区发展成必然趋势。

为解决这个问题,2014年,兴旺水产专门成立了一家远洋捕捞公司。

“共有7条远洋捕捞渔船,已取得北太平洋和印尼的渔业捕捞指标。”该公司品质管理部经理陈军辉介绍说。

陈军辉告诉商报记者,目前他们7艘船都已实现在印尼海域生产作业,“主要捕捞鱿鱼、鮸鱼等经济鱼类。渔船满载回航,每个航次产量约600吨,产值可达1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比较好。”

海上冷链物流

建台州首个海上冷冻加工运输船

2008年,兴旺水产出资30%、灯光围网船渔民出资20%、转产渔民出资50%,打造了台州首艘冷冻加工船,总造价500多万元。

冷冻加工船有“海上移动的工厂”之称,渔民捕捞的水产品马上就可以在船上进行加工速冻、包装成型。这就让市民吃上了真正的“鲜货”。

陈军辉认为,冷冻运输船连接了捕捞渔民和加工企业,实现了多方共赢。

“首先,冷冻加工船将渔民捕捞的水产品第一时间进行速冻加工,极大地提高了渔获物的品质,原料价值提高30%以上,同时也避免了渔民使用保鲜剂带来的害处。”陈军辉说。

“其次,优质的水产原料,对精加工产业的发展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产品的附加值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陈军辉说。

不仅这些,陈军辉认为,海上冷链物流的完善,让捕捞效能更高,“冷冻加工船为捕捞渔船运输生产、生活所需物品,可以提高捕捞渔船在海上的作业时间,减少航行来回次数,从而节约能耗,降低捕捞成本,增加渔民收入。”

据了解,海上冷冻加工运输船投入运行不到3年,渔民就已收回成本。“截至目前,兴旺水产已拥有冷冻加工船14条,年加工流通冷冻水产品约5万吨,产值超3亿元。”陈军辉说。

陆地精深加工

实现新增销售额3亿元

捕鱼卖鱼已不再满足兴旺水产的发展,为提高盈利空间,兴旺水产还建造了水产品加工基地,旨在打响自己的水产品牌。

2010年,兴旺水产在椒江中心渔港购置108.9亩土地,投资建设水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一 期项目已完成总投资19000万元,共建成8条水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主要加工产品有水产罐头、调味海产品、鱼肉、鱼片等水产食品。每年能实现深加工7万吨 水产品和26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能力,有出口标准车间,有产品研发中心,也有专门的检验中心。”陈军辉说,这个项目预计年新增加销售额3亿元。

陈军辉说,这个项目同时还将带动农渔户的就业,“项目实施可直接带动农渔户1500户,安排农村就业500多人”。

连接电商

“足不出户,海鲜到家”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兴旺水产也大手笔进军电商。

“我公司开发的多元化产品有罐头、休闲食品、保鲜品、腌制品、干品等,都很适合通过网络销售。我们就想,可以自建一个专门的电商平台。”陈军辉说,兴旺水产的目标是“足不出户,海鲜到家”。

据陈军辉介绍,从去年4月开始,兴旺水产初期已投入120万元,建设“领鲜一步”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目前‘领鲜一步’已成功研发,开始内部测试,预计今年11月底投入运行。同时,我们也将上线天猫旗舰店,开展微信营销,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去面对及经营市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